
《禮記·内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歲。 晉 陶潛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
“始室”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語基本信息
起源與出處
源自《禮記·内則》記載:“(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為男子三十歲時成家立業,開始承擔家庭事務。
古代禮制背景
古代禮法規定男子三十歲為成家立業的年齡,稱為“始室”,體現當時社會對人生階段的劃分和家庭責任的重視。
文學用例
晉代陶淵明在《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中寫道:“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此處“始室”即指自己三十歲時遭遇喪偶之痛,印證了該詞的實際用法。
總結與延伸
“始室”專指男子三十歲,屬于古代年齡稱謂的一種,與現代“而立之年”類似,但更側重婚配成家的含義。其用法多見于文言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始室》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建立家庭的開始,創造新的家居環境。
《始室》的部首是「宀」,表示與屋宇相關。它共有8個筆畫。
《始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鄭風·子衿》:“子衿既始矣,又何恤矣。”這裡的“始”表示開始建立家庭的意思,被引申為“始室”。
《始室》的繁體字為「始室」。
在古代漢字中,「始室」的寫法較為簡化,常用的寫法為「始宀」,宀表示屋宇,始表示開始。
1. 終于要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的始室了,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2. 夫妻二人在這個始室裡共同追求幸福的生活。
始末、始終、始建、始發、初始
立室、成家、開戶、婚居
解散、離異、瓦解、分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