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甗的意思、釜甗的詳細解釋
釜甗的解釋
釜和甗。皆古炊器名。 宋 黃庭堅 《庚申宿觀音院》詩:“土風甚於 秦 ,不可借釜甗。”
詞語分解
- 釜的解釋 釜 ǔ 古代的一種鍋:釜底抽薪。破釜沉舟。 中國春秋戰國時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标準不一。 筆畫數:; 部首:金; 筆順編號:
- 甗的解釋 甗 ǎ 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兩層,中間有箅子,陶制或青銅制。 上大下小形狀像甑的山。 古地名,今中國山東省濟南市附近。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釜甗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複合炊具,其含義和結構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構成
- 釜:相當于現代的鍋,用于煮水或食物。
- 甑(音zèng):一種底部帶孔的蒸器,置于釜或鬲上方,利用蒸汽加熱食物。
- 甗(音yǎn):由下部(釜或鬲)和上部(甑)組合而成,形成完整的蒸煮器具。
2.功能與使用
- 下部(釜/鬲)用于燒水或煮湯,上部(甑)放置食物,通過蒸汽蒸熟。
- 東周後多采用分體結構,如“釜+甑”需配合竈具使用,而“鬲+甑”可獨立使用。
3.曆史演變
- 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陶制甗。
- 商周時期:發展為青銅甗,成為禮器。
- 秦漢時期:出現鐵制甗,東漢後逐漸消失。
4.現代語境
- 現代漢語中“釜”仍用于成語(如“釜底抽薪”),但“甗”已不常見,其功能由蒸籠等替代。
“釜甗”一詞通常指由釜和甑組合而成的複合炊具,是古代蒸煮食物的典型工具,反映了中國早期的飲食文化和技術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釜甗(fǔ m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炊事用的鍋和蓋子。下面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釜的部首是金,田的部首是田。釜甗的總筆畫數是12畫,其中釜是8畫,田是4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釜甗詞語的來源。釜甗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的繁體形式是釜甏。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釜甗在古代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但是根據我的了解,我無法給出具體古代漢字寫法的信息,希望這個短短的回答能幫到你。
下面給出一個例句,幫助你理解釜甗的用法:
在農村,每天早上都會有爺爺拿着一個大釜甗煮飯給整個家族吃。
除了釜甗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一些組詞包括:釜底抽薪、懸壺濟世、如饑似渴等。與釜甗意思相近的詞語可能有鍋、壺、炊具等。反義詞可能是碗、盤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就請繼續提問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