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止的意思、逝止的詳細解釋
逝止的解釋
猶去留。 漢 王粲 《贈士孫文始》詩:“同心離事,乃有逝止。”《文選·陸機<文賦>》:“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錡而難便。” 李善 注:“逝止,由去留也。” 唐 駱賓王 《浮查》詩序:“與波浮沉,隨時逝止。”
詞語分解
- 逝的解釋 逝 ì 過去,往:逝去。逝川(逝去的流水,喻過去了的歲月或事物)。光陰易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死,多用于對死者的敬意:逝世。長逝。仙逝。 古同“誓”,表決心之詞。 筆畫數:; 部首:辶;
- 止的解釋 止 ǐ 停住不動:止步。截止。 攔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僅,隻:止有此數。不止一回。 古同“趾”,腳;腳趾頭。 行起 筆畫數:; 部首:止;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逝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猶去留”,即指事物的去留、進退或時間的消逝與停留。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詞義
- 核心解釋:指人或事物的流動、變遷狀态,強調動态中的選擇或自然變化。
- 單字拆解:
- 逝:本義為“離去、消失”,如《論語》中“逝者如斯夫”;
- 止:意為“停止、停留”,二者結合形成對立統一的概念。
2.文獻例證
- 王粲《贈士孫文始》:“同心離事,乃有逝止”——描述友人因志向不同而分離的去留選擇。
- 陸機《文賦》:“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錡而難便”——比喻文思的流動與停滞無常。
- 駱賓王《浮查》詩序:“與波浮沉,隨時逝止”——以浮木隨波逐流形容順應自然變化的哲理。
3.使用場景
- 文學語境:多用于古典詩文,表達對時間、際遇或人生抉擇的感慨。
- 現代適用性:當代已較少使用,常見于研究古籍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4.關聯詞彙辨析
- 逝去(shì qù):僅強調時間流逝或生命終結,無“停留”含義,與“逝止”的二元對立性不同。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及《文選》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逝止的意思
逝止指的是時間或生命的終止或停止。它可以用來描述人或物的離世、消逝或結束。
逝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逝字由辶和巳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劃。
逝止的來源
逝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其本義為“逝去,離去”。後來,這個字形引申為“去世”、“離開”等意思。
逝止的繁體字
逝字的繁體字為“逝”,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逝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不過,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其基本形态與今天的寫法相似。
逝止的例句
1. 時間在流逝,逝止無聲。
2. 父親的逝去讓全家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3. 夏天的花朵在盛開後就開始逝止了。
逝止的組詞
逝世、逝去、逝去的、逝弘、逝期、逝者、逝然、逝水、逝息、逝世之年
逝止的近義詞
逝去、去世、離世、終止、結束
逝止的反義詞
誕生、出生、開始、繼續、延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