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岁。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始室”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词语基本信息
起源与出处
源自《礼记·内则》记载:“(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为男子三十岁时成家立业,开始承担家庭事务。
古代礼制背景
古代礼法规定男子三十岁为成家立业的年龄,称为“始室”,体现当时社会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和家庭责任的重视。
文学用例
晋代陶渊明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写道:“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此处“始室”即指自己三十岁时遭遇丧偶之痛,印证了该词的实际用法。
总结与延伸
“始室”专指男子三十岁,属于古代年龄称谓的一种,与现代“而立之年”类似,但更侧重婚配成家的含义。其用法多见于文言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始室》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建立家庭的开始,创造新的家居环境。
《始室》的部首是「宀」,表示与屋宇相关。它共有8个笔画。
《始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郑风·子衿》:“子衿既始矣,又何恤矣。”这里的“始”表示开始建立家庭的意思,被引申为“始室”。
《始室》的繁体字为「始室」。
在古代汉字中,「始室」的写法较为简化,常用的写法为「始宀」,宀表示屋宇,始表示开始。
1. 终于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始室了,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2. 夫妻二人在这个始室里共同追求幸福的生活。
始末、始终、始建、始发、初始
立室、成家、开户、婚居
解散、离异、瓦解、分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