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面蓬頭的意思、垢面蓬頭的詳細解釋
垢面蓬頭的解釋
面目肮髒,頭發淩亂。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蚤起》:“如雲鬢髮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隻索垢面蓬頭,浄洗朱鉛。”
詞語分解
- 垢面的解釋 .髒面孔。《漢書·王莽傳上》:“ 莽 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新唐書·王世充傳》:“﹝ 王世充 ﹞在軍蓬首垢面,日夜悲泣,不釋甲,卧必席藁。”《花月痕》第四四回:“話説 秋痕 自卧病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網絡擴展解釋
“垢面蓬頭”是一個聯合結構的成語,形容人面容肮髒、頭發散亂的不修邊幅狀态,通常含貶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垢面”指臉上有污垢,“蓬頭”指頭發如蓬草般散亂。組合後形容人外表邋遢、未經打理的狀态。
- 情感色彩:多用于貶義,既可描述因貧苦或困頓導緻的狼狽形象,也可指日常疏于自我修飾的人(如《東郭記》中的描寫)。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明代孫仁孺的戲曲《東郭記·蚤起》,原文為“如雲鬓發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隻索垢面蓬頭,淨洗朱鉛”。
- 語法功能:常作賓語或定語,如“秦桧見那瘋僧垢面蓬頭”(清·《說嶽全傳》第七十回)。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蓬頭垢面、囚首垢面、不修邊幅(如《魏書·封軌傳》中“蓬頭垢面”的用法)。
- 反義詞:衣冠楚楚、眉清目秀、容光煥發(強調整潔與修飾後的狀态)。
4.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舊時多描述貧苦人因生活條件差而憔悴的外表(如《說嶽全傳》中的乞丐形象)。
- 現代語境:泛指因忙碌、勞累或不注重儀表導緻的邋遢形象,如“加班後他垢面蓬頭地走出辦公室”。
5.注意區分
- 結構差異:“垢面蓬頭”與“蓬頭垢面”意義完全相同,僅詞序不同,均屬聯合式成語。但後者更常用,且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的《魏書》。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東郭記》《說嶽全傳》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垢面蓬頭
《垢面蓬頭》是一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對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詞義
《垢面蓬頭》意為臉上有污垢,頭發散亂。形容人懶散、邋遢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詞的第一個字 "垢",部首是土,總筆畫數為13。第二個字 "面",部首是面,總筆畫數為9。第三個字 "蓬",部首是艹,總筆畫數為18。最後一個字 "頭",部首是自,總筆畫數為7。
來源
《垢面蓬頭》一詞源自《莊子·外物》:“惡來就歡,賤來就貴,丑來就媚,貧來就富,乞丐高頭,垢面蓬頭,故眾人莫之能害也。”這裡描述了一個人對外界評價的演變過程。
繁體
垢面蓬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垢面蓬頭》中的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意思并未改變。
例句
他平時懶散邋遢,垢面蓬頭的形象讓人難以接近。
組詞
垢病、面容、蓬萊島、頭暈
近義詞
邋遢、不修邊幅
反義詞
衣冠楚楚、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