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勸進表的意思、勸進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勸進表的解釋

魏 晉 六朝 時,篡位之君每假“禅讓”、“受禅”之名奪取政權。當讓國“诏書”下達後,又故作遜讓,使朝臣再三上表,勸其登基,然後即位。此種章表多谀頌功德而歸之天命。如 曹丕 代 漢 ,侍中 劉廙 等即率群臣奉表勸進。亦有外族入侵、皇統中斷,大臣上表宗室勸其即位以繼承皇統者。如 晉愍帝 為 劉曜 所殺, 劉琨 等即聯名上表 琅邪王 司馬睿 勸進。凡此勸登帝位的章表,通稱“勸進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勸進表"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書的一種特殊形式,特指臣子勸谏或敦促統治者接受帝位、擴大權力或推進重大決策的正式文書。該文體起源于先秦,興盛于漢唐,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政治功能性

    作為政權更疊的重要憑證,《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臣屬向新主呈遞的勸即帝位文書"。典型案例如三國時期曹丕受漢獻帝禅讓前,華歆等大臣連上《勸進表》以正其名。這類文書常包含天命歸屬論證、前朝失德陳述與新主功績頌揚三部分。

  2. 結構範式性

    據《中國曆史大辭典》載,标準勸進表包含:

  1. 語言藝術性

    此類文書多采用骈俪文體,《文體明辨序說》指出其"辭必典麗,事皆核實"的特征。如明代宋濂撰《朱元璋勸進表》,既引《尚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古訓,又以"日月出而爝火息"比喻天命所歸。

  2. 曆史演變

    清《四庫全書總目》特别著錄魏晉至五代勸進表87篇,顯示該文體在政權交替頻繁時期尤為盛行。唐代以後逐漸轉化為禮儀性文書,明代複成為内閣制度的重要公文類型。

網絡擴展解釋

“勸進表”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特殊文書形式,其含義可從曆史背景和現代引申兩個層面理解:

一、曆史定義與政治功能 “勸進表”特指魏晉南北朝時期,權臣或篡位者為獲取政權合法性而使用的政治工具。其典型運作模式為:

  1. 通過“禅讓”名義發布讓國诏書
  2. 故作謙讓姿态拒絕即位
  3. 授意群臣反複上表勸其登基
  4. 最終完成權力交接儀式 這種程式化操作常見于政權更疊,如曹丕代漢、司馬睿建立東晉等事件中。

二、典型曆史案例 • 劉廙率群臣勸進曹丕(220年) • 劉琨聯名上表勸司馬睿稱帝(317年) • 收錄于《昭明文選》的劉琨《勸進表》,成為此類文書的代表作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勸進表”可比喻: • 主動展示個人能力以争取晉升機會 • 通過系統化策略謀求地位提升 • 帶有功利色彩的自我推薦行為

該詞彙既承載着古代政權更疊的特殊曆史記憶,又在現代職場文化中衍生出新的象征意義。如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晉書》《資治通鑒》等史籍中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扳絙包圍圈北山志貶裁邊郊标定蠶池重提舊事蔥茏巑岏打零道令紙道同契合德體遞宿東窗婦動遷戶杜陵野老遁栖逢門子風容幹肅攻疾防患懷肉皇業畫一之歌活眼教書景數警惺矩遊可憫虧蟾龍見論德毛兒八分馬牙褶梅鹽眠覺鳴廉民下拿身分嫋嫋攀高接貴跑片片楮淺澱起肓森陰沙壩升曦時阙饕餮之徒拓印田徑頑宂違隔霧萃賢劫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