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逃丁的意思、逃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逃丁的解釋

(1).逃亡的丁壯。《舊唐書·狄仁傑傳》:“逃丁避罪,併集法門,無名之僧,凡有幾萬,都下檢括,已得數千。” 清 楊芳燦 《糧草稅》詩:“軍操着空籍,賦額懸逃丁。”

(2).指躲避抽壯丁。 賈平凹 《天狗·井》:“三十六年前,堡子裡一個男人出外逃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逃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逃丁(拼音:táo dīng)指“逃亡的丁壯”或“躲避抽壯丁”的行為。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古代戰争與兵役
    古代士兵被稱為“丁”,逃丁最初指士兵逃離戰場或拒絕服役。例如唐代《舊唐書》記載“逃丁避罪,併集法門”,反映士兵為躲避戰争或刑罰逃亡的現象。

  2. 清代糧莊制度
    清代盛京内務府糧莊中,莊丁因莊頭壓迫、賦役繁重而大量逃亡,導緻基層管理體系崩潰。

  3. 近代征兵問題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推行征兵制,但民衆因待遇差、腐敗嚴重而逃丁,甚至出現“斬指避丁”的極端行為。


三、詞語結構與延伸


四、社會影響

逃丁現象反映了古代至近代社會矛盾,如兵役制度缺陷、基層壓迫等。例如清代糧莊逃丁加速了農奴制崩潰,而抗戰時期逃丁則暴露了國民政府役政的腐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如清代糧莊或抗戰征兵),詳細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逃丁》的意思

《逃丁》是指逃避征兵的行為。這個詞具有貶義含義,通常用來形容年輕人或壯士因為害怕服兵役而逃避征召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逃丁》的部首是辶,共有9個筆畫。

來源

《逃丁》一詞最早見于《漢書·李廣傳》,意思是李廣逃避征兵。後來逐漸引申為一般逃避征兵的行為。

繁體

繁體字中,《逃丁》的寫法為「逃丁」,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逃丁》的寫法與現代相同,即「逃丁」。

例句

他因為懼怕戰争而選擇了逃丁,結果被視為逃兵。

組詞

1. 逃避:指逃離或回避現實、困境等。

2. 逃竄:指匆忙逃離或逃跑。

3. 逃亡:指逃跑并躲避追捕。

近義詞

1. 逃兵:指逃避戰争、征兵、部隊等的士兵。

2. 逃亡者:指逃避法律、家庭等的人。

3. 逃命:指拼命逃跑以躲避危險。

反義詞

歸丁:指按規定歸隊服兵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