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飾賂的意思、飾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飾賂的解釋

美好的財物。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不可以巧言動,不可以飾賂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飾賂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飾”(修飾、掩蓋)與“賂”(賄賂)組合而成,指通過財物賄賂以掩飾罪行或過錯的行為。其核心含義為“用財物行賄以掩蓋真相”,強調賄賂的掩飾性目的。

詳細釋義與古籍依據:

  1. 詞義解析

    “飾”取“粉飾、遮掩”之義(《說文解字》:“飾,刷也”),引申為掩蓋過失;“賂”指以財物收買(《玉篇》:“賂,遺也”)。合指通過賄賂手段隱瞞惡行或錯誤,常見于古代司法與官場語境。

  2. 典籍書證

    • 《漢書·刑法志》載:“吏坐受赇枉法……飾賂免罪”,描述官吏受賄後通過賄賂掩蓋罪行。
    • 《後漢書·桓譚傳》提及“驕奢僭度,飾賂貪濁”,批判權貴以賄賂掩飾貪腐行徑。
  3. 現代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飾賂”釋義為“行賄以求免罪”,屬貶義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司法腐敗、官場潛規則)。

學術參考:

提示:因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使用極少。如需深入考據,建議查閱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紙質版或權威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飾賂”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ì lù,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根據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飾賂”指“美好的財物”。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道意》中提到:“不可以巧言動,不可以飾賂求”,意為不能用巧言或財物打動、謀求。

2.争議性解釋

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通過僞裝或賄賂謀求私利”的貶義成語()。但這一釋義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飾”(掩飾)和“賂”(賄賂)的拆分引申,需謹慎使用。

3.用法與示例

4.補充說明

該詞結構為并列式(“飾”指修飾,“賂”指財物),需注意與“賄賂”一詞區分。後者強調用財物收買,而“飾賂”更偏向財物本身的價值屬性。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古籍研究中,以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澳清百足之蟲﹐斷而不蹶八角帽暴室表報宸懷楚羨出言有章登儀電擊鬥龍舟端莊鵝素法規騑駒峰巅浮戾輔世改弦易調古門崋山湖廣熟,天下足機綜具戒距險困餒朗鏡理法令婦柳桂六祈輪挨鹿茸鳴放明惑民俗炰鼈脍鯉棚朳杞天之慮屈打成招戎氈乳台賞一勸衆沈人市點衰麤豎箜篌舒情四端踏镫歎仰天後填畫天京婉奕未齒委遲溫溫然無梁瑕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