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桂的意思、柳桂的詳細解釋
柳桂的解釋
牡桂(肉桂)的嫩枝。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牡桂》:“其最薄者為桂枝,枝之嫩小者為柳桂。”
詞語分解
- 柳的解釋 柳 ǔ 落葉喬木或灌木,枝柔韌,葉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種類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條。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 桂的解釋 桂 ì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别稱:桂劇。桂系軍閥。 〔桂花〕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橢圓形,開白色或暗黃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氣,供觀賞,亦可做香料,通稱“木犀”;簡稱“桂”,如“金桂”,“桂子飄香”、“桂輪
專業解析
柳桂(liǔ guì)是漢語中對特定植物的傳統稱謂,主要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植物學釋義
指樟科樟屬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别稱。其特點是:
- 形态特征: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幼枝略呈四棱形;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具離基三出脈;圓錐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果實橢圓形,紫黑色 。
- 分布與習性:原産中國南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多生于海拔 500 米以下的山地或丘陵 。
二、藥用釋義
特指肉桂的幹燥嫩枝,即中藥“桂枝”:
-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
- 功效應用:
- 發汗解肌:用于風寒感冒表證(常配麻黃、白芍);
- 溫通經脈:緩解寒凝血滞所緻的痛經、關節疼痛;
- 助陽化氣:治療痰飲、水腫等陽氣不足之症 。
- 典籍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載:“牡桂……其嫩枝皮半卷多紫,肉中皺起,肌理虛軟,謂之柳桂” 。
語用說明
“柳桂”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中醫藥文獻或地方植物志。其命名可能源于肉桂幼枝細長柔韌似柳條,而香氣類桂,故合稱“柳桂” 。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植物志》第31卷(科學出版社)
- 《廣東植物志》第6卷(廣東科技出版社)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 《中藥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 《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著)
- 《嶺南采藥錄》(民國蕭步丹著)
網絡擴展解釋
“柳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與中藥材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柳桂指牡桂(即肉桂)的嫩枝,屬于中藥材的一種。其名稱來源于植物形态特征,因嫩枝細長柔韌類似柳條,故稱“柳桂”。
2.來源與分類
- 植物來源:肉桂樹的嫩枝,傳統中醫認為其藥效較桂枝(肉桂的較粗枝條)更溫和。
- 文獻記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牡桂》提到:“其最薄者為桂枝,枝之嫩小者為柳桂”。
3.用途與特性
- 藥用價值:柳桂在中醫中常用于散寒解表、溫通經脈,多用于風寒感冒或調和氣血的方劑。
- 形态特征:枝條細小柔韌,表皮薄且香氣較淡,區别于較粗的桂枝。
4.相關字義補充
- “柳”:原指柳樹,此處形容枝條細長。
- “桂”:可指桂花樹或肉桂樹,此處特指肉桂。
“柳桂”是中藥術語,專指肉桂的嫩枝,兼具植物形态描述與藥用功能屬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炮制方法或具體藥方,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表酂不手測字察覺秤匠初級小學淳茂淳緻大操黨見大犬雕騰堕慢惡噷噷罰作弓靴漢語拼音方案濠隍鶴歸黃封酒穢德講親簡墨尊俎旌木濟貧拔苦蠲釋爵列開基創業困獘闊情流斥陋生邏子綠豆糕馬革盛屍謾辭嘩說沒戲唱紐元子姘頭強陣竊鈎湫濕攘手襦緼深窅飾裝書空歲比不登碎嘴嬥包兒提倡廷珪拖腸鼠妥善宛蜒潙仰下車鄉農鹹韶銜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