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儀的意思、登儀的詳細解釋
登儀的解釋
進獻禮物。《舊唐書·音樂志三》:“止奏潛聆,登儀宿轉。大玉躬奉,參鐘首奠。”
詞語分解
- 登的解釋 登 ē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台。登場(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儀的解釋 儀 (儀) í 人的外表或舉動:儀态。儀表。威儀(使人敬畏的嚴肅容貌和舉止)。 按程式進行的禮節:儀式。儀仗。司儀。 禮物:賀儀。謝儀。 供測量、繪圖、實驗用的器具:儀器。 法制,準則:儀刑。“設儀立
網絡擴展解釋
“登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進獻禮物,主要用于古代禮儀或祭祀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在特定儀式中向尊長、神明或重要場合呈獻禮物的行為。
- 詞性:動詞性短語,常見于古籍記載。
2.出處與引證
- 源自《舊唐書·音樂志三》:“止奏潛聆,登儀宿轉。大玉躬奉,參鐘首奠。”
此句描述了禮儀活動中進獻禮物的莊重場景。
3.字義分解
- 登:本義為“上升”,引申為“進獻”(如“登薦”);亦有“記載”之意(如“登載”)。
- 儀:指禮節、儀式,或代指禮物(如“賀儀”)。
4.應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祭祀、朝貢等正式場合,強調禮儀的規範性和禮物的象征意義。例如帝王祭祀時“登儀宿轉”,即按流程進獻祭品。
5.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屬于曆史詞彙,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舊唐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登儀(dēng yí)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了兩個部首:一是“登”部,表示與登、爬、攀等有關的意思;二是“儀”部,表示與禮儀、儀式等有關的意思。整個漢字共有8畫。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也有繁體字的寫法,即“登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登儀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時會使用不同的部首,如将“儀”部換成“讠”部,表示與言語、言辭有關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登儀的例句:
1. 他登儀參加了新的職位就任儀式。
2. 我們需要按照規定的登儀程式完成申請手續。
3. 在古代社會,重要人物登儀後才能進入宮廷。
登儀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登儀禮、登儀儀态等。而與登儀意思相關的一些近義詞包括登場、登台、上台等,它們都有表示參加儀式或表演的意思。反義詞可以有退出、下台等,表示離開儀式或結束表演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