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豎箜篌的意思、豎箜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豎箜篌的解釋

古撥弦樂器。箜篌的一種。《隋書·音樂志下》:“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種,為一部。”《通典·樂四》:“豎箜篌, 胡 樂也, 漢靈帝 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二弦,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豎箜篌”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彈撥弦鳴樂器,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藝術特征。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釋該詞:

一、基本定義

豎箜篌又稱“豎頭箜篌”或“胡箜篌”,屬于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傳統樂器。其形制多樣,既有類似西洋豎琴的角形箜篌,也有琴頭裝飾為鳳首、龍首的特殊樣式(如鳳首箜篌曾通過印度傳入中國,後成為天竺樂的重要樂器)。

二、起源與曆史

  1. 起源争議:一說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另一說由印度經中亞傳入中國(如東晉時期的鳳首箜篌)。
  2. 發展曆程:漢代已有記載,隋唐時期廣泛用于宮廷樂舞,明代後逐漸失傳,近代才被重新發掘複原。

三、結構與演奏特點

四、文化意義

作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見證,豎箜篌融合了中原與西域、南亞的藝術特色。例如,敦煌壁畫中可見其演奏場景,而緬甸至今保留類似樂器“桑柯”(即鳳首箜篌的變體)。

五、現狀

現代複原的豎箜篌在民族樂團中重新煥發活力,成為連接古代音樂與現代藝術的重要載體。

注音與發音:shù kōng hóu(ㄕㄨˋ ㄎㄨㄥ ㄏㄡ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豎箜篌的意思

豎箜篌是指一種古代樂器,屬于彈撥樂器的一種。它有長頸、弦多、聲音悠揚,通常是由豎琴和箜篌合體而成的樂器。在古代音樂中,豎箜篌常用于伴奏歌唱或獨奏演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立(音樂);矢(工具);竹(材料)

拆分筆畫:豎(2畫)、立(5畫)、矢(5畫)、竹(6畫)

來源和繁體

豎箜篌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漢字文化。在繁體中,豎箜箜的書寫形式為「豎箏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豎箜篌的寫法稍有不同。箜篌字以曲折的豎直線條代替了現代漢字中的“竹”部分,另外還有多種略有差異的寫法,比如有加上音符或組合在一起等等。

例句

他手持豎箜篌,輕柔地彈奏着,樂聲如泉水般清澈。

組詞

豎琴、箜篌、樂器、樂譜、樂音

近義詞

豎琴

反義詞

銅鑼、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