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乏饑餓。《後漢書·獨行傳·劉翊》:“﹝ 翊 ﹞又逢知故,困餒於路,不忍委去,因殺所駕牛,以救其乏。”
“困餒”是一個較為少見的組合詞,現代漢語中并不常用。根據字面拆分分析:
1. “困”
• 本義指艱難、窘迫,如“困境”“困苦”;
• 也指疲乏、精力耗盡,如“困倦”。
2. “餒”
• 本義指饑餓,如“凍餒”(寒冷饑餓);
• 引申為氣餒、失去信心,如“勝不驕,敗不餒”。
組合含義推測:
“困餒”可能表示“生活困頓且饑餓” 的複合狀态,或指“身心困乏并喪失鬥志”。由于該詞未被現代詞典收錄,具體語境中的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建議:
若該詞出自古文或方言,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更精準解讀;若為現代自創詞,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詞彙如“困餓”“饑困”等表達類似含義。
困餒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饑餓、饑餓不滿足的狀态。它的拆分部首是囗和餒,共有12個筆畫。
困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困而不怨,饑而不餒”。其中,“困”表示困頓、困惑,而“餒”則表示不滿足、饑餓。合在一起形成“困餒”,強調了人在困惑和饑餓的時候仍然能夠堅持、不抱怨、不放棄。
在繁體字中,困餒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困餒」。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困餒的一種寫法是「困餒」。這種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使用了「餒」作為第二個字,用來表示餓肚子。
以下是一些困餒的例句: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困乏、困倦、餒魏(指受饑餓折磨至死)。近義詞有:饑餓、餓得慌、餓肚子。反義詞是:飽腹、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