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遲的意思、委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遲的解釋

(1).迂遠貌。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接望》:“四牡委遲心無恐,王程靡盬遑将奉。” 清 潘奕隽 《望海潮·檢箧得高麗墨一挺》詞:“風月翰林, 溝漊 使節,攜來周道委遲。”參見“ 倭遲 ”。

(2).徐行貌。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但在這時,他不一定痛恨他奪了自己的飯碗,倒一定是痛恨他走路的官派過于委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委遲(wēi chí)是古漢語中的連綿詞,形容車馬行進時從容舒緩、平穩安詳的姿态。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現代漢語已罕用,屬文言雅詞。以下從釋義、用法及典籍依據展開說明:


一、核心釋義

  1. 舒緩行貌

    指車馬徐行不急迫的狀态,蘊含從容不迫的意蘊。

    典籍依據:

    《詩經·小雅·四牡》毛傳:“周道倭遲,曆磴丘矣。” “倭遲”即“委遲”的異寫,描述車行于曲折山道時的平穩之态(注:此處因未檢索到可引用鍊接,釋義來源為《漢語大詞典》及《詩經》原典)。

  2. 迂回曲折貌

    引申形容路徑蜿蜒或行事婉轉,如《文選·班彪〈北征賦〉》李善注:“委遲,回遠貌。”


二、詞源與演變


三、權威典籍用例

  1. 《詩經》原典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小雅·四牡》)

    朱熹《詩集傳》釋:“倭遲,回遠之貌。”

  2. 漢賦承襲

    班彪《北征賦》:

    “涉長路之綿綿,遠迂回以委遲。”

    李善注:“委遲,即倭遲也。”


四、現代工具書釋義


“委遲”為古漢語聯綿詞,核心義為車馬緩行、路徑迂回之狀,承載從容安詳的古典審美意象。其釋義可溯至《詩經》毛傳及漢唐注疏,現代僅存于學術研究或文獻解讀中。

(注:因未檢索到可線上引用的權威詞典鍊接,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及原典文獻,建議用戶查閱紙質工具書或古籍數據庫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

“委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ěi chí,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和權威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迂遠貌
    指事物或行為顯得迂回、遙遠,常用于描述路途或行進的曲折狀态。例如明代鄭若庸在《玉玦記》中寫道:“四牡委遲心無恐”,形容馬匹行進迂緩從容。

  2. 徐行貌
    表示緩慢行走或行動遲緩。如郭沫若在《反正前後》中描述:“走路的官派過于委遲”,強調步伐的緩慢。

二、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2)提到“委遲”作為成語時意為“推遲、拖延”,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的官方釋義),可能是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三、使用場景

建議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或經典文獻用例,以确保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安覆八帙标落補台不修不以不用材能常途差注逞詞乘虛疊出沖眇摧拉餌膳燔蕩封墓副啟貴長貴治厚幸花界滑亂江郎才掩講繹姞慧嫉視譏谑噱噱伉俍了手練究厘奸立節離堂六逆輪人朦朦墨守逆先弄麞炮杖七輿大夫三帥三忘聖業市城石炮世曲堂威恬谧條條聽受推陳出新僞從嵬眼澒耳顯父限價閑簉寫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