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迂遠貌。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接望》:“四牡委遲心無恐,王程靡盬遑将奉。” 清 潘奕隽 《望海潮·檢箧得高麗墨一挺》詞:“風月翰林, 溝漊 使節,攜來周道委遲。”參見“ 倭遲 ”。
(2).徐行貌。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但在這時,他不一定痛恨他奪了自己的飯碗,倒一定是痛恨他走路的官派過于委遲。”
“委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ěi chí,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和權威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迂遠貌
指事物或行為顯得迂回、遙遠,常用于描述路途或行進的曲折狀态。例如明代鄭若庸在《玉玦記》中寫道:“四牡委遲心無恐”,形容馬匹行進迂緩從容。
徐行貌
表示緩慢行走或行動遲緩。如郭沫若在《反正前後》中描述:“走路的官派過于委遲”,強調步伐的緩慢。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2)提到“委遲”作為成語時意為“推遲、拖延”,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的官方釋義),可能是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建議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或經典文獻用例,以确保準确性。
《委遲》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wěi chí。它由「女」和「遲」兩個部分構成。
「女」作為部首,在漢字中表示與女性相關的事物。而「遲」則表示時間的延遲、晚、慢的意思。
《委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用于描述婦女月經推遲、不按時來潮的症狀。
在繁體字中,《委遲》的寫法為「委遲」。繁體字也被廣泛使用于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委」的字形略有不同,左側多了一個「宀」字旁,表示與房屋有關的意象。而「遲」的古代寫法類似于現代的「遅」。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委遲》詞的用法。
例句:她最近工作壓力太大,導緻經期委遲。
以下是一些與《委遲》相關的組詞:
1. 束縛:表示受到約束、限制。
2. 緩慢:表示行動或發展速度慢。
3. 耽誤:表示耽擱、延誤。
以下是一些與《委遲》相近義的詞語:
1. 拖延:表示行動或進程的推遲。
2. 延遲:表示時間、期限等的推遲。
以下是一些與《委遲》相反義的詞語:
1. 及時:表示時間、行動相對迅速。
2. 準時:表示準确到達或按時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