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ire]∶開槍(炮)發出聲音
(2) [arising of views]∶“百家争鳴,百花齊放”取後兩字而成,指許多人公開發表不同意見
(1).發出槍彈、炮彈。因發彈時伴有很大的響聲,故稱。如:他抽出手6*槍,對天鳴放,以示警告。
(2).指人民群衆對問題公開發表意見。 毛6*澤6*東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農村中也要先讓農民‘鳴放’,即提意見,發議論。” 柳青 《狠透鐵》:“散會的時候,他對 高書記 說,看起來似乎‘鳴放’完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鳴放漢語 快速查詢。
“鳴放”是一個具有多維度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基本含義
曆史背景
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推行的“雙百方針”背景下,“鳴放”特指鼓勵群衆對政策提出批評建議,如毛澤東提到的“讓農民‘鳴放’”(需注意此網頁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其他資料驗證)。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比喻公開宣布決定或高調表達觀點,例如“企業鳴放新戰略”。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查閱權威史料或政策文獻補充驗證。
《鳴放》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鳴響、放開。它的拆分部首是鳥(或鳥類的意象)和放,總共有11個筆畫。
《鳴放》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原指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的動作。現代使用中,常用來表示鳥類的鳴叫聲或物體的響聲。在繁體字中,《鳴放》的寫法為「鳴放」。
在古代漢字中,《鳴放》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通常用「鳴」代替現代的「鳴」,而「放」的形狀則與現代相同。這種寫法依然保留在一些古代文獻和碑刻中。
1. 青蛙在池塘裡鳴放,給夜晚增添了一抹生機。
2. 禮花綻放之時,伴隨着震耳的鳴放聲。
3. 那隻小鳥在枝頭鳴放幾聲,似乎在與主人打招呼。
組詞:鳴聲、鳴叫、放開、放松。
近義詞:鳴響、發聲、鳴喇叭。
反義詞:寂靜、無聲、閉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