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距險的意思、距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距險的解釋

據守險要之地。距,通“ 拒 ”。《國語·鄭語》:“ 武王 之子, 應 韓 不在,其在 晉 乎!距險而隣於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啟。” 韋昭 注:“距,距守之地險也。”《史記·東越列傳》:“兵未踰嶺, 閩越王 郢 發兵距險。”《漢書·高帝紀上》:“ 沛公 雖欲急入 關 , 秦 兵尚衆,距險。” 顔師古 注:“依險阻而自固以距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距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是指憑借或據守險要的地勢。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 詞義解析 “距險”由“距”和“險”兩個語素構成:

  1. 距: 此處通“拒”,意為抗拒、抵禦、據守。這是一個假借用法,在古漢語中常見。“距”的本義是指雞爪後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引申為距離,但在此詞中取其“抗拒、據守”的假借義。
  2. 險: 指險要的地方、險阻、關隘。指地形險峻、易守難攻之處。

因此,“距險”作為一個動詞性結構,其字面意思就是“據守險要之地”或“憑借險要的地勢進行抵抗/防禦”。它強調利用地理上的天然屏障來達到防守或拒敵的目的。

二、 用法與語境 “距險”主要用于描述軍事防禦策略或曆史事件:

三、 文獻依據 該詞的解釋主要基于古漢語詞典和古代文獻用例: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對“距”的釋義中包含“通‘拒’。抗拒;抵禦;據守”的義項,并引用了《孟子·盡心下》等古籍中的“距”通“拒”的用法。對于“險”的釋義包含“險要之地;險阻;要塞”等義項。“距險”作為複合詞,其含義即由這兩個語素的通假義和本義組合而來。
  2. 古代典籍用例: 雖然“距險”作為一個固定詞組在古代典籍中不如單個字出現頻繁,但其構成的原理和含義在史書、兵書中常見。例如,《史記》等史書在描述戰争時,常有類似“據險而守”、“憑險拒敵”的表述,其核心思想與“距險”一緻。更直接的用例可查證于一些古籍數據庫或索引(如《四庫全書》電子版),例如在描述地方割據勢力或邊防策略時可能出現“距險自保”、“距險以抗”等表述。

四、 總結 “距險”是一個古漢語軍事地理詞彙,意為“據守險要之地”或“憑借險要地勢進行抵抗/防禦”。它體現了古代戰争中利用地形優勢進行防守的重要策略。理解該詞的關鍵在于認識到“距”在此處通假為“拒”,取其“抗拒、據守”之意,與表示地形的“險”結合使用。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年出版。 (可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官方網站介紹:http://www.cishu.com.cn/, 或中國知網等學術平台獲取詞條信息)
  2. 王力 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出版。 (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官方網站:http://www.cp.com.cn/)
  3. 古代漢語語料庫(如《四庫全書》、《國學寶典》等電子數據庫)中的相關用例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距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ù xiǎn,其核心含義為據守險要之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距險”中的“距”通“拒”,意為憑借、依靠;“險”指地勢險要之處。合起來指利用地理優勢進行防禦或抵抗。

2.古籍例證

3.通假字說明

“距”在此為通假用法,與“拒”相通,表示抵禦、防守的軍事策略,強調依托地形優勢鞏固防禦。

4.綜合釋義

該詞多用于古代軍事語境,指軍隊或政權占據易守難攻的地勢,以增強防禦能力。例如,戰國時期諸侯常“距險而治”,通過控制關隘、山嶺等要地維護勢力範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戰役中的運用,可參考《國語》《史記》等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拔度百谷抱關執鑰博弈蟲串串詞雅殂化墔堆點取定居點滴沰法錢夫布富貴顯榮浮清俯仰隨人港澳高疎鴿哨勾頭探腦顧虎頭龜圖聒噪好爵宏偉花燼回星矯殺岌嶷積愆舊丘君子儒流漾明滴溜膜外獰暴農祥乾鼈蒨練祁紅擾民僧堂上車深慮示貶于褒私僮訟鬥崧嶽娑盤素意歎嘉談啁土酒剜刺挑茶威重五汶銜窭數憲聽仙衛小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