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模;範圍。《詩·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朱熹 集傳:“式廓,猶言規模也。” 明 唐順之 《常州新建關侯祠記》:“久之, 金君 遷去, 邵 君 惟中 代守,有嘉成績,增之式廓,爰勒碑以記其功。” 鄭觀應 《盛世危言·電報》:“國家版圖式廓幅員之廣,冠絶寰區。”
“式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ì kuò,主要含義為規模、範圍,多用于描述事物或空間的格局與界限。以下是綜合解析: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曆史文本分析,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範圍”或“格局”的抽象含義。例如描述城市規劃時,可類比為“整體布局的規模”。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權威釋義。
《式廓》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式(shì)和廓(kuò)。
拆分部首和筆畫:式字的部首是弓,總共有6畫;廓字的部首是廣,總共有7畫。
來源:《式廓》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出處。在古代文獻中,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也比較低,多出現在一些專業性的文章中。
繁體:在繁體字當中,“式廓”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早期的漢字對于“式廓”并沒有明确的寫法,所以在古代文獻中可能會出現多種不同的寫法。
例句:他的臉上始終洋溢着一種莊嚴而虛榮的式廓。
組詞:式範、式微、廓清、開廓。
近義詞:輪廓、外形、形象。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