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居易的意思、白居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居易的解釋

[Bai Juyi] (772—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下邽(現在陝西省渭南縣)人,著名詩人。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是他詩論的綱領,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早期多作諷谕詩,如《秦中吟》和《新樂府》,長篇叙事詩《長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著有《白氏長慶集》

詳細解釋

(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後遷居下b02c(今陝西渭南)。貞元年間進士。曆任左拾遺,江州司馬,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元稹齊名,并稱“元白”。作有重要詩論《與元九書》及體現其詩論主張的政治諷谕詩《秦中吟》《新樂府》等。長篇叙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為世人傳誦。有《白氏長慶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文學家。其名“居易”源自《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意為安于平易、順應自然,寄托了家族對其淡泊品格的期望。

從漢語詞源角度解析,“白”為姓氏,屬上古八大姓之一;“居”本義為蹲坐,引申為安定、栖息;“易”在甲骨文中象征日月更替,含簡易、變化之意。二字組合體現儒家“安貧樂道”思想,與其詩歌關注民生、語言通俗的特點相呼應。

文學成就方面,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采用白描手法,語言平實而意蘊深厚,開創“元和體”詩風。據《全唐詩》統計,其現存詩作2806首,數量居唐代詩人之首。

曆史評價可見于《舊唐書》:“居易文辭富豔,尤精于詩筆。”日本漢學家那波道圓在《白氏文集後序》中稱其作品“達者悅,困者慰”,印證其詩歌的廣泛影響力。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白居易詩編年箋注》系統梳理了其創作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白居易”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人物基本信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鄭。他是中唐時期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元稹、劉禹錫并稱“元白”“劉白”,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二、生平與仕途

  1. 早年經曆:自幼聰慧,五六歲學詩,九歲通聲律,因戰亂颠沛流離。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後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開啟仕途。
  2. 官場起伏:曾任左拾遺、翰林學士等職,直言進谏觸怒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晚年曆任杭州、蘇州刺史,以刑部尚書緻仕。
  3. 晚年生活:退居洛陽香山,與劉禹錫唱和,號“香山居士”,葬于洛陽龍門。

三、文學成就與思想

  1. 詩歌特色:語言平易通俗,題材廣泛,代表作包括諷喻詩《秦中吟》《新樂府》,叙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
  2. 新樂府運動:與元稹倡導關注社會現實的創作理念,推動詩歌革新。
  3. 思想演變:早年以儒家濟世為主,貶谪後轉向佛道思想,追求獨善其身。

四、其他含義

“白居易”在漢語中偶被引申為品德高潔、生活純淨的象征,形容人不受世俗誘惑或居所整潔,但此用法較罕見,主要仍指曆史人物。


更多詳細生平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3、6、10)。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霜幫護變天賬慘陽操存蒇工出售出圍丹寸刀麻德容殿堂樓閣楯檻飛闾風格風篁負恨赙祭篝石家産甲馬建德國奬引驕華箕會景昃狂瞀窟岩老叔連鍋端林池理議龍蟠虬結緑耳公旅樹妙格偏箱車皮闆毛貧獨千周慊足清貧如洗七祖權子母群疠散序沙風少安勿躁剩有設舝霜氛竦抃特警天藍苕帚庭氏通愛桐圭霧暗雲深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