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誡勉勵。 南朝 梁簡文帝 《謝邵陵王禁锢啟》:“昔 繆肜 掩扉, 曹儀 著論,布衣兄弟,且相誡勗,以臣居長,終慚勸勵。” 唐 駱賓王 《豔6*情代郭氏贈盧照鄰》詩:“别日分明相約束,已取宜家成誡勗。” 宋 王禹偁 《射宮選士賦》:“與於祭者,所以昭乎寵光;削其地者,所以行乎誡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誡勖漢語 快速查詢。
“誡勖”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誡”與“勖”兩個語素構成,表示勸誡與勉勵的雙重含義。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誡”意為警告、規勸,如《說文解字》中提及“誡,敕也”,強調用語言使人警惕;“勖”則指勉勵、鼓勵,如《詩經·邶風》中“以勖寡人”,體現正向激勵的意圖。兩字組合後,“誡勖”既包含對錯誤行為的告誡,又蘊含對改進方向的鼓舞,多用于正式語境中表達對他人的教導與期望。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誡勖”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後漢書·皇後紀》中“朝夕誡勖,導達德義”,展現其作為教化用語的權威性。現代漢語中,該詞常見于書面語體,尤其適用于教育、訓導等場景,例如“師長常以古訓誡勖學子”。其核心語義符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對複合型勸誡動詞的定義,即“通過語言幹預實現行為引導”。
發音方面,“誡”讀作jiè(第四聲),“勖”讀作xù(第四聲),需注意兩字聲調相同但韻母不同。在權威性參考方面,可結合《漢語大字典》(來源:四川辭書出版社)對兩字的字形演變分析,以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來源:商務印書館)對“勖”字在古代文獻中的用例考證。
“誡勖”是一個漢語複合詞,讀音為jiè xù,其含義可拆解為:
字義解析
曆史用例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正式文體,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強調“勸誡與激勵并存” 的場合,如教育、訓導等。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的權威解釋及曆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并參考了“勖”的單獨釋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查閱《謝邵陵王禁锢啟》《射宮選士賦》等文獻。
白居易襃大暴王矲雉鄙僿不求聞達不享裁當慈武鼎立丁外艱搤腕飛散陔鼓更難仆數共居懷鬼胎滑緍慌手忙腳揮抹惠然簡忽激奮急件進鸩卷棚颶潮俊弼君子觞看樣子克拔款學寡聞棱堡斂諧鄰角流幻鹿迷門類冥參末士弄不懂欠條區署軟亸弱不勝衣傷怆生果伸懇射傷抒發私賣托信僞謬慰情聊勝無物範誣染五音六律霞裾徯後信筆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