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檑木的意思、檑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檑木的解釋

[wooden beams swinging from city wall to attack the enemy below] 古代作戰時從高處滾下以打擊敵人的大塊木頭

詳細解釋

古代作戰時從高處推下的大木。《遼史·兵衛志上》:“攻城之際,必使先登,矢口檑木併下,止傷老幼。”《水浒傳》第三四回:“隻見上面檑木、礮石、灰瓶、金汁,從險峻處打将下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檑木(拼音:léi mù)是古代戰争中常用的防禦性武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檑木指古代作戰時,從城牆或高處向下推滾的長形圓木或大塊木頭,用于攻擊攀爬城牆的敵軍。其名稱中的“檑”與“雷”同音,可能源自其滾落時如雷聲般的巨響。

二、用途與特點

  1. 守城防禦:主要用于城牆、關隘等高處,通過重力加速滾落,對密集敵軍造成物理打擊。
  2. 配合其他武器:常與滾石、弩箭、炮石等結合使用,增強防禦效果。例如《水浒傳》提到“三重關上擺着檑木炮石”。
  3. 材質與形态:多為粗壯圓木,部分表面可能嵌入尖銳物以增強殺傷力。

三、曆史文獻記載

四、發音說明

部分資料标注拼音為“lèi mù”,但權威詞典(如漢典)及《國語辭典》均以“léi mù”為準,可能與方言或曆史讀音差異有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例或相關武器組合,可參考《三國志平話》《水浒傳》等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檑木

檑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木”和“雷”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個筆畫。它的意思是一種古代用于斬斷城牆或城門的大木頭,用于攻城時作為攻城武器。從字面上看,可以理解為“用木頭造成的雷擊”。

繁體字中,“檑”字的字形較為複雜,将“木”和“雷”兩個部首結合在一起。繁體字中的“檑”為「檸」,字形更加複雜。

《說文解字》是對漢字的詳細解釋和注釋。據《說文解字》記載,檑木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當時,攻城敵軍會用檑木來攻打城牆或城門,造成極大的破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檑木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使用了“木”和“雷”兩個部首作為組成部分。例如在戰國時期的金字塔形字體中,檑木的寫法是「呂」。在隸書中,檑木的字形為「闣」。

以下是一些關于檑木的例句:

1. 曆史上,攻城時常常使用檑木來摧毀城牆和城門。

2. 這個詞出自古代文字典《說文解字》,意思是一種攻城器械。

3. 這把檑木是古代戰争時期使用的,保存得非常完好。

與檑木相關的組詞有:檑車(指使用檑木搭建的攻城工具)、檑石(指用于攻城的大石塊)等。

與檑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攻城器械、攻城械具等。

與檑木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