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的意思、物态的詳細解釋
物态的解釋
[state of matter] 物質存在的三種基本物理狀态(固态、液态和氣态)
詳細解釋
(1).物的形态、表象。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一:“然得物态,未得物理。”
(2).景物。 唐 張旭 《山行留客》詩:“山光物态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拟歸。” 宋 王禹偁 《崆峒山問道賦》:“國風穆若,克清壽域之中;物态熙然,盡到春臺之下。” 清 汪懋麟 《題畫再贈武仕》詩:“物态看流水,秋聲在遠林。”
(3).猶世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兩監》:“爾後物态澆漓,稔於世祿,以京兆為榮美,同華為利市,莫不去實務華,棄本逐末。” 明 宋濂 《送葉别乘之官通州詩序》:“物态民情,無不能周知。” 明 睡鄉居士 《<二刻拍案驚奇>序》:“今舉物态人情,恣其點染,而不能使人欲歌欲泣於其間,此其奇與非奇、固不待智者而後知之也。”
詞語分解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 态的解釋 态 (態) à 形狀,樣:态度。狀态。姿态。形态。神态。動态。靜态。事态。情态。常态。變态。體态。生态。 一種語法範疇,多表明句子的主語和動詞之間關系。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物态,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明确科學内涵和日常使用場景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詞典釋義和實際應用兩個層面來理解:
-
基本釋義(物質存在的狀态):
- 這是“物态”最核心、最常用的含義。它指的是物質分子集合體在特定條件下(主要是溫度和壓力)所呈現出的宏觀物理狀态。這些狀态具有顯著不同的物理性質(如形狀、體積固定與否、流動性等)。
- 最常見的、也是基礎的自然科學中定義的三種物态是:
- 固态: 物質分子排列緊密有序,分子間作用力強,具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不易被壓縮。例如:冰、岩石、金屬。
- 液态: 物質分子排列較無序,分子間作用力適中,具有固定的體積但沒有固定的形狀(會隨容器形狀改變),不易被壓縮但具有流動性。例如:水、油、酒精。
- 氣态: 物質分子間距大,運動劇烈無序,分子間作用力弱,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會充滿整個容器),容易被壓縮,具有流動性。例如:空氣、水蒸氣、氧氣。
- 在現代科學認知中,除了這三種基本物态,還存在其他物态,如等離子态(氣體在高溫或強電磁場下電離形成的狀态,如火焰、閃電、恒星内部物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态(極低溫下某些原子表現出的特殊狀态)等。但在日常漢語語境中,“物态”通常指代固、液、氣三态。來源:基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物态”詞條釋義的核心概括,該詞典定義為“物質的形态,如固态、液态、氣态等”。
-
引申或古義(事物的形态、樣子):
- 在更廣泛或更古老的語境中,“物态”有時也可指事物的外在形态、樣子或景象。例如,古人詩句中描繪的自然景象或社會風貌。
- 例句參考:杜甫《秋興八首》之四中有“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句,雖非直接使用“物态”一詞,但描繪了秋江的寂寥“物态”(景象)。又如,宋代詩人常以“物态”描繪自然風光。
- 不過,在現代漢語的日常使用和科學語境中,這個含義已不常用,“物質的狀态”成為絕對主導義項。來源:此義項參考了《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等大型辭書對“物态”的曆史用法收錄。
在現代漢語中,“物态”一詞主要指物質存在的物理狀态,尤指固态、液态和氣态這三種基本形态。這是其最準确、最常用且具有科學嚴謹性的含義。雖然在古代或文學作品中它可能泛指事物的形态景象,但在當代語言實踐中,尤其是在科學、教育和技術領域,其“物質狀态”的含義是唯一被廣泛接受和使用的核心定義。
引用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化的權威工具書,其對“物态”的定義(物質的形态,如固态、液态、氣态等)是當前社會最普遍接受的解釋。可參考其官方線上平台或出版物(ISBN: 9787100124508)。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為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對“物态”的解釋會更詳細,涵蓋其物理科學定義及可能的其他含義,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可參考其官方網站或出版物(ISBN: 9787532643671)。
- 《物理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科學出版社): 這是中國物理學名詞的法定标準來源,其中對“物态”(State of matter)及其下屬分類(如固态、液态、氣态離子體等)有最嚴謹的科學定義。其定義是科學研究和教育的基礎依據。可通過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或出版物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物态”是物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呈現的宏觀物理狀态,主要表現為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運動規律以及對外部環境的響應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礎物态
- 固态:分子緊密排列,具有固定形狀和體積。分子間作用力強,僅能圍繞固定位置振動(如冰塊、金屬)。
- 液态:分子間距較固态稍大,有流動性,形狀隨容器改變但體積固定(如水、油)。
- 氣态:分子自由運動,無固定形狀和體積,可充滿容器(如空氣、水蒸氣)。
2.其他特殊物态
- 等離子态:高溫下氣體電離形成帶電粒子(如閃電、恒星内部)。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态:接近絕對零度時,大量粒子聚集于同一量子态(實驗室中實現)。
3.物态變化的物理過程
物質通過吸熱或放熱發生相變:
- 熔化(固态→液态,吸熱)
- 凝固(液态→固态,放熱)
- 汽化(液态→氣态,吸熱)
- 液化(氣态→液态,放熱)
- 升華(固态→氣态,如幹冰升華)
- 凝華(氣态→固态,如霜的形成)
4.影響物态的因素
- 溫度:決定分子動能,高溫促進流動性(如冰融化為水)。
- 壓力:高壓可改變相變條件(如高壓下二氧化碳液化)。
例如,水的三态變化(冰→水→水蒸氣)直觀展示了溫度對物态的影響。不同物态在工業、天文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如等離子體用于顯示屏制造,液态氮用于低溫實驗等。
别人正在浏覽...
表背長安棋局鲳魚遄迅大好殆其達天荻苗東洋堆積作用惇敏枋榆奉行蓋冒根氣孤念函柬劾案弘裕虎殿交界急扯白臉潔采金剛怒目咎征絕口亢寵酷政嫏嬛洞纍離兩塾路陂謾荒謾憐篾索女廁所扁舟乘興撇脫疋塔鉛紅千紅萬紫潛映齊和青眚親熟期屬凄豔啟臆屈尊紹劇始遷祖壽不壓職淑慎貪天同明相照頭谷穨阙降伏哓哓不休謝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