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育;滋養。《國語·齊語》:“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 韋昭 注:“遂,育也。滋,長也。”
“遂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遂滋”指養育、滋養,強調通過供給資源或條件促進生長發展。該詞出自《國語·齊語》:“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韋昭注:“遂,育也;滋,長也。”
遂
滋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國家治理或自然生長場景。例如《國語》中通過“遂滋民”表達統治者需養育百姓以安國,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國語》原文背景或韋昭注釋,可參考古籍注解或權威詞典。
《遂滋》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事物或情感的迅速發展、生長。它可以指一種積極向上的發展,也可以指一種消極的不良發展。
《遂滋》共有兩個字,拆分開來是“辶”和“水”。
其中,“辶”是表示動作“行走”的部首,帶有行走的意思。
“水”是表示液體的部首,在這裡象征着事物的潤澤和液态的特征。
整個詞語的拆分可以看到,它由兩個部首和八個筆畫組成。
《遂滋》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小雅·采诔》:“遂民用止,遂辰斯既差。”意思是說人民盛行止亂之道,事物也因此得以順利發展。
在繁體字中,遂滋也保持了原有的意思和詞形,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
在古代,遂字的寫法曾多次變化。最早的寫法是像一片水流的樣子,象征着事物的不斷發展和流動。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遂字的寫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滋字在古代寫法中,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發生重大改變。
1. 他通過不懈努力,遂滋地提升了自己的職業能力。
2. 這種草木遇到水源後,便以驚人的速度遂滋起來。
3. 不良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遂滋成惡劣的行為。
遂心、遂願、遂意、遂害、遂從
近義詞:迅速發展、迅猛生長、迅速增長
反義詞:停滞不前、發展緩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