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暮鼓的意思、暮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暮鼓的解釋

鼓樓晚間報時的鼓聲。 唐 王貞白 《長安道》詩:“曉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宋 歐陽修 《和丁寶臣遊甘泉寺》:“城頭暮鼓休催客,更值橫江弄月歸。”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六章:“鼓樓上傳來暮鼓的聲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暮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鼓樓在傍晚報時的鼓聲,屬于城市計時系統的組成部分。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和詩詞,例如:

二、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其比喻義,象征“危險臨近”或“局勢緊張”,例如古代戰争前以暮鼓傳遞警報信號。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更多保留在成語“晨鐘暮鼓”中,比喻警示或時光流逝(如“暮鼓晨鐘,警醒世間名利客”)。

三、文化引用

  1. 文學形象:現代小說《小城春秋》用“暮鼓”營造場景氛圍。
  2. 影視角色:霹靂布袋戲中有名為“暮鼓”的虛構人物,以鼓聲作為暗殺武器,此為藝術創作中的特殊用法。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晨鐘暮鼓”的區别:後者是完整成語,多指寺院報時或警示;而“暮鼓”單獨使用時更側重時間概念或特定文學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典故或文化衍生内容,可參考、3、7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暮鼓》的意思

《暮鼓》是一個成語,意為黃昏時分的鐘聲。它形象地描述了太陽落山前的鐘聲,意味着一天的工作結束了,也代表着人們回家休息的時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暮鼓》的拆分部首是日、豕。其中,日是陽光的意思,豕指的是豬。這兩個部首共有13畫。

來源與繁體

《暮鼓》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習俗和文化。古人在天亮之前,晨鐘暮鼓是常見的節日和重要場合的儀式活動。在古代,為了告誡百姓及時進入夜晚休息,避免熬夜和夜間巡邏的危險,會敲響暮鼓。而繁體字是「暮鼓」,在繁體字中,「暮」的右側多了一個月字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暮鼓》這個成語古時候有不同的寫法,如「暮鼓」、「暮而」等。而這些不同的寫法會隨着曆史和語言的變遷有所變化。然而,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指代黃昏時分的鐘聲。

例句

1. 看着夕陽西下,聽着《暮鼓》聲響,我似乎感到一天的辛勞終于結束了。

2. 兒子遠赴他鄉求學,每當聽到遠方的《暮鼓》聲,我心中總是充滿思念與期盼。

組詞

1. 暮色:黃昏時的天色。

2. 鐘鼓:指古代公共場所或廟宇中的鐘和鼓。

3. 暮景:夕陽下的景色。

近義詞

夕陽、黃昏、日落

反義詞

黎明、拂曉、破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