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告言的意思、告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告言的解釋

揭露;告發。《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諸 灌 氏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陰事。”《後漢書·梁冀傳》:“嘗有西域賈胡,不知禁忌,誤殺一兔,轉相告言,坐死者十餘人。” 宋 範仲淹 《謝公神道碑銘》:“乃下詔曰:凡民非幹己事,無得告言。” 明 唐順之 《佥事孫公墓志銘》:“﹝ 徐恩 ﹞交賂權貴,猾賊邑中……而邑人亦無敢告言 恩 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告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是指向上級或官府報告、檢舉、控告。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向上級陳述、報告情況,尤其指向官府檢舉、控告他人的過錯或罪行。它強調将所知信息(尤其是負面或需要處理的信息)正式告知有權力的機構或個人。

二、字義分解與構詞分析

三、古籍用例與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涉及訴訟、舉報的語境:

  1. 《史記·酷吏列傳》: “(義縱)告言定襄獄中重罪二百餘人。” (義縱向上級報告/檢舉了定襄監獄中犯有重罪的二百多人。) 此例明确指向官府檢舉罪行。
  2. 《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 “王有女陵…告言淮南王謀反狀于天子。” (淮南王的女兒劉陵… 向天子報告了淮南王謀反的情況。) 此例指向最高統治者報告重大事件。
  3. 《後漢書·黨锢列傳》: “(張儉)鄉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告言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 (張儉的同鄉朱并,本性奸邪,被張儉鄙棄,心懷怨恨,于是告發張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結黨。) 此例明确是出于私怨的檢舉控告。

四、與現代詞彙的對比 “告言”的語義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由以下詞彙承擔:

五、總結 “告言”是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和行政色彩的古漢語動詞,其核心意思是向上級、官府或權威人士報告情況,特指檢舉、控告他人的過錯或罪行。它反映了古代社會信息傳遞和司法檢舉的一種方式。在現代漢語中,其功能已被“報告”、“舉報”、“控告”、“告發”、“檢舉”等更具體的詞彙所取代。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對“告言”的詞義、書證有詳細收錄和解釋。參見《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38頁(具體頁碼可能因版本略有差異)。
  2.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收錄該詞,并提供簡明釋義及典型書證。
  3. 《史記》 (司馬遷著):提供“告言”在曆史文獻中的實際用例。
  4. 《漢書》 (班固著):提供“告言”在曆史文獻中的實際用例。
  5. 《後漢書》 (範晔著):提供“告言”在曆史文獻中的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告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ào yán,其核心含義為揭露、告發,主要用于古代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1. 曆史文獻中的案例

    • 《後漢書·梁冀傳》提到西域商人誤殺一兔後“轉相告言”,最終牽連多人被處死,體現“告言”的連鎖舉報性質。
    • 宋代範仲淹《謝公神道碑銘》中“凡民非幹己事,無得告言”,強調告發需與自身相關,避免濫用。
  2. 字義分解

    • “告”:指向他人陳述、請求或檢舉(如“告狀”“告發”)。
    • “言”:指語言、陳述(如“言語”“發言”)。
      二字組合後,特指通過語言揭露他人行為。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告言”一詞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法律文獻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告發、檢舉的語義。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完整釋義,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粱半死邊币鼈封撥船不同大科學丹葉鼎鐘耳膜防牌覆亡綱銀法骨過殺漢元歡叫晦心火澣布椒蘭室基本詞彙揭雞肆赦解文進化論今是昔非寂然客牀來辰連地力攻領絜流言鸾和蟆蝈木笏蟠據固結鵬飙平格辟如破家喪産普天匝地普同坵垤踆巡穣儉然已軟背脊耍金耍銀殊壤俗緣泰平踏籋縧索逃越陶竈迢峣推免溫乎仙娥鹹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