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寡和的意思、寡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寡和的解釋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三:“是以南 荊 有寡和之歌,東野有不釋之辯。”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師。” 唐 元稹 《酬樂天雪中見寄》詩:“滿空飛舞應為瑞,寡和高歌隻自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寡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詞源:源自戰國時期宋玉的《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原指樂曲的格調越高雅,能應人就越少。
  2. 字面義:“寡”意為稀少,“和”指應和、唱和,合起來表示“能與之應人很少”。

二、用法與引申意義

  1. 文學語境:多用于形容高深的藝術作品或思想難被大衆理解。例如唐代張說詩句“曲高彌寡和”,即指曲調越高,應和者越少。
  2. 人際交往:引申為因言行高潔或獨特,難覓知音。如“寡合則非涉世之道”(出自《查字典》例句),強調過分追求高雅可能影響處世。
  3. 道德自律:在部分語境中,也用于勸誡自我約束。例如“禮義廉恥,可以律己……繩人則寡和”,即用标準要求他人會導緻孤立。

三、常見搭配與示例

四、注意區分

需避免與“寡合”混淆。“寡合”側重性格孤僻難相處,而“寡和”更強調因高深或獨特導緻的應和者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寡和

《寡和》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部首寸和和,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寡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學作品《論語·先進篇》,其中的一句話是:“寡人之于人也,不惡乎寡而惡不居也。”這句話中的“寡人”指的是國君,而“惡乎寡而惡不居”則表示不喜歡寡少而喜歡富足、安居樂業。後來,“寡和”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固定的詞語,用來形容人際關系貧乏、孤獨的狀态。

繁體

在繁體字中,寡和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寡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寡和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篇幅有限且相關資料不足,本文無法給出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他性格内向,很容易陷入寡和的狀态。

2. 她的寡和問題一直困擾着她,她需要主動和他人建立聯繫。

組詞

1. 寡交:交際能力差,交朋友少。

2. 寡言:說話少,沉默寡言。

近義詞

1. 孤獨:獨自一人,與他人隔絕。

2. 寂寞:心靈孤獨,缺乏陪伴。

反義詞

1. 和諧:人際關系融洽,互相和睦。

2. 豐富:充實,資源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