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隸章的意思、司隸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隸章的解釋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載: 新莽 末年 淮陽王 劉玄 起兵後,将北都 洛陽 ,以 劉秀 兼代司隸校尉。 劉秀 置僚屬,作文移與屬縣,從事伺察。一如舊章。 三輔 吏士東迎 劉玄 部隊,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 漢 官威儀!”本謂恢複 漢 朝官儀服飾制度。後用以比喻帝室中興,國土重光。《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還覩司隸章,復見東都禮。” 張銑 注:“章,儀也。” 唐 杜甫 《自京竄至鳳翔喜達行在所》詩之二:“司隸章初睹, 南陽 氣已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隸章”是一個曆史典故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曆史典故 源于《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記載:新莽末年,劉玄(更始帝)起兵後欲定都洛陽,任命劉秀(後為漢光武帝)代理司隸校尉。劉秀在此期間恢複漢代官儀制度,整頓僚屬,令三輔地區(漢代京畿)的官員百姓見到司隸府儀仗時感動落淚,感歎“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此事件成為東漢中興的标志性場景。

二、引申含義 後以“司隸章”比喻兩種核心意象:

  1. 王朝複興:特指帝室重振、國家恢複正統制度,如唐代杜甫《自京竄至鳳翔喜達行在所》中“司隸章初睹”暗喻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後的中興氣象。
  2. 禮儀典範:代指符合正統的官儀規範,如南朝謝朓《始出尚書省》詩“還覩司隸章”借指朝廷禮儀的恢複。

三、文學應用 該詞常見于詠史、述懷類詩文,通過曆史典故的化用,既增強文化厚重感,又寄托對國運昌隆或制度文明的期許。需注意其使用多與朝代更疊、政權合法性相關的語境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隸章是什麼意思

司隸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官府的命令或公文,主要是指古代官府發出的文書或公函。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隸章的拆分部首是司(sī)和隸(lì),由于現代漢字拆分方式的調整,司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首,但并不表示任何意思。

司隸章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司隸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是經史文化的綜合體現。在古代,司隸章是由朝廷派遣的官員編寫和發布的官方文書,用于傳達國家政策和命令。

與簡體中文不同,繁體中文中的司隸章是「司隸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司隸章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的司隸章寫作「頻幾」或「頻台」,這是一種古老的寫法,與今天的書寫方式差異較大。

例句

1. 曆史上很多重要的政策和法令都是通過司隸章發布給地方的官員。

2. 這份司隸章清晰地規定了官府對商家交易的管理制度。

組詞

司隸章的相關組詞:

- 司隸(sī lì):指古代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掌管督察和法律執法。

- 章程(zhāng chéng):指團體、組織或機構所規定的章程或規章制度。

近義詞和反義詞

司隸章的近義詞是命令、公文、文書等。

司隸章的反義詞是隨筆、隨意、隨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