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效的意思、投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效的解釋

[go and offer one's services] 前往請求效力

詳細解釋

亦作“ 投効 ”。自請效力。 清 代有投效軍營、投效河工等例。《老殘遊記》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補,又非投効,且還不知他有什麼功名,劄子不甚好下。” 郭孝成 《河南革命慘史》:“ 閻君 子固 領民團三千餘人,起義未成,遂帶義兵千人,投效 安徽 民軍。” 丁玲 《詩人亞洛夫》:“你才沒有出息,也不去投效,振起精神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投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行為指向的動詞,指主動投身效力于某個組織、事業或個人,強調自願奉獻才能或力量。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核心詞義解析

  1. 主動獻身效力

    指自願加入并為對方付出努力或服務,常含忠誠、奉獻的意味。例如:"他早年投效革命,畢生奉獻于教育事業。"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310頁。

    參考鍊接現代漢語詞典線上版(教育部官網收錄)

  2. 詞源與結構

    "投"本義為"擲向",引申為"投身";"效"指"獻出力量"或"模仿學習"。二字組合後,側重表達主動歸屬并為之效勞的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卷5第842頁。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數據庫(國學大師網)

二、權威引證與用法

  1. 古籍用例

    《三國演義》中"賢士投效明主"的表述,體現傳統語境中對人才主動歸附的稱譽。

    來源: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參考鍊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斯坦福大學維護)

  2. 現代語境差異

    當代用法弱化封建依附色彩,多用于描述加入公益組織、科研團隊等集體事業,如"投效國防事業"。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年,第1287頁。

三、與近義詞辨析

"投效"凝結了漢語中對自願奉獻精神的價值認同,其釋義需結合行為動機(主動性)、對象(組織/事業)及時代語義演變綜合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投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主動請求加入并為某方效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投效”指主動前往或自薦為某個人、團體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通常帶有自願和獻身的意味。例如:“投效軍營”指主動加入軍隊效力。其字義分解為:

    • 投:本義為“投入、加入”,可引申為主動參與;
    • 效:指“效力、效勞”,即貢獻能力或服務。
  2. 曆史用法
    該詞在清代文獻中常見,多用于描述向官方或特定工程(如軍營、河工)自薦效力的情況。例如《老殘遊記》提到:“此人既非候補,又非投効”,說明“投效”與官方候補職位有所區别,強調非正式途徑的主動效勞。

  3. 語境與示例

    • 文學引用:郭孝成《河南革命慘史》中描述義軍“投效安徽民軍”,體現為理想獻身的行動;
    • 現代用法:可泛指加入企業、組織等并主動貢獻力量,如“他投效科技公司,緻力于研發”。
  4. 近義詞與辨析
    近義詞包括“投奔”“效勞”,但“投效”更強調主動性和正式性,不同于單純投靠或被動服務。

  5. 權威來源參考
    漢典、滬江詞典等均将其定義為“前往請求效力”。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老殘遊記》及相關清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寺辦公樓半面報恩珠包頭寶相枝邊坐表目逼新跛鼈成器赤道幾内亞池館齒及傳誦一時搐搦蹴破道儒彫甿恩诏翻滾滾風筌宮祠龜星谷賤傷農浩繁輷鞫殷殷荒原話箱回紋詩饑餐渴飲诘屈磝碻孔疏蘭署骊翰林榔麟文螺江謬越能為泥伏配命篷廬乾蔭樵笛親渥窮危詓詓食肉雙井探春天造地設調三窩四跳珠提攝悌友統通蝦蟇精遐算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