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頭巾,包頭的布。《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可憐 壽兒 從不曾出門,今日事在無奈,隻得把包頭齊眉兜了,鎖上大門,隨衆人望 杭州府 來。”《天雨花》第十二回:“夫人忙與展去血痕,用包頭紮了。” ********* 《可愛的中國》:“另一個是二十馀歲的婦人,面色粗黑,頭上紮一塊青布包頭,似是從鄉下逃荒出來的樣子。”
(2).借指包着頭巾的戰士。《太平天囯歌謠·牽驢帶馬當包頭》:“牽驢帶馬當包頭,吃穿二字不用愁。”
(3).戲曲術語。戲曲中旦行腳色頭部化裝的總稱,包括貼片子、勒網子、梳頭、上頭面等。
(4).戲曲術語。旦行腳色頭部飾物的總稱。《儒林外史》第三十回:“當下戲子吃了飯,一個個裝扮起來,都是簇新的包頭,極新鮮的褶子。”
(5).戲曲術語。借指旦腳演員。 清 蕊珠舊史 《京塵雜錄·夢華瑣簿》:“俗呼旦角曰包頭。蓋昔年俱戴網子,故曰包頭。”
“包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頭巾或裹頭布
指裹在頭上的裝飾或實用物品,常見于少數民族服飾。例如“青包頭”指用青色布料制成的頭巾。
鞋頭保護層
指鞋頭部位加固的橡膠、皮革等材料,用于延長鞋的使用壽命,如“打包頭兒”。
内蒙古包頭市
位于中國華北地區,是内蒙古自治區重要工業城市,别稱“鹿城”“草原鋼城”“稀土之都”。其名源于蒙古語“包克圖”(意為“有鹿的地方”),以重工業、稀土資源聞名。
指戲曲中旦角(女性角色)的頭部化妝流程,包括貼片子、勒網子、佩戴頭面等步驟,屬于傳統戲曲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語、地理、文化等不同維度,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對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