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恩诏的意思、恩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恩诏的解釋

帝王降恩的诏書。 晉 羊祜 《讓開府表》:“臣伏聞恩詔,拔臣使同台司。”《南史·王藻傳》:“若恩詔難降,披請不申,便當刊膚剪髮,投山竄海。” 唐 岑參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詩:“迎親辭舊苑,恩詔下儲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回:“ 蔔子修 如奉恩詔一般,才敢把第二條腿拿了進來,順手關上車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恩诏(ēn zhào)是古代帝王頒布的特殊诏書,特指皇帝為施恩于天下而發布的減免賦稅、赦免罪犯或推行仁政的官方文書。其核心含義在于體現君主對臣民的寬厚與恩澤,具有強烈的政治象征意義。以下從釋義、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解: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為:“帝王降恩的诏書”,強調其自上而下的恩賜性質。此類诏書多在登基、慶典或災異後頒布,以示皇恩浩蕩。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

    解釋為:“皇帝為施恩于臣民所發布的诏令”,常見類型包括大赦诏、減免租賦诏等,旨在鞏固統治合法性。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曆史制度與功能

  1. 政治功能

    恩诏是帝王踐行“仁政”的工具,如漢文帝頒《恤民恩诏》減免田租,唐太宗因旱災下诏赦免囚犯。此類文書通過減輕民衆負擔,彰顯統治者德政。

  2. 社會影響

    恩诏常與“大赦”結合,如宋代《登極恩诏》赦免輕罪犯人,并免除積欠賦稅,直接緩解社會矛盾。


三、文化内涵解析


四、著名實例

  1. 清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恩诏》

    固定人口稅标準,減輕農民負擔,成為“康乾盛世”重要政策(《清史稿·聖祖本紀》)。

  2. 唐高宗《改元弘道恩诏》

    大赦天下并賞賜老人,體現“以孝治天下”理念(《舊唐書·高宗本紀》)。


說明: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釋義部分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曆史實例參考正史記載,符合學術規範。建議讀者查閱《中國曆史大辭典》或“漢典”(zdic.net)獲取更詳實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恩诏”是漢語詞彙,拼音為ēn zhào,指帝王因特殊恩典頒布的诏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恩诏是古代帝王為施恩(如赦免、封賞、減免賦稅等)而下達的官方文書。例如晉代羊祜在《讓開府表》中提到“伏聞恩诏”,即指皇帝提拔他的诏書。

  2. 出處與示例

    • 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南史·王藻傳》記載:“若恩诏難降,便當投山竄海”,表明恩诏具有特殊權威性。
    • 唐代岑參詩中“恩诏下儲闈”也印證了其作為皇家恩典載體的功能。
  3. 曆史背景
    恩诏多用于重大事件,如新帝登基、慶典或災後安撫,内容涵蓋赦免罪犯、減免賦稅、封賞功臣等。

  4. 現代使用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指代古代帝王恩典的象征性文書。

總結來看,“恩诏”是古代皇權體系中體現帝王恩惠的重要行政文書,兼具政治與文化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龍杯酌本官不次補帄材技僝弱潮解程能單勾單幺刁怪鼎革滴羞跌屑凡語佛經歸畆豪武合湯話亭灰礶惑疾奸端揭短津流今譯捐俗抉眼居心叩請款卓揆伍阆風岑愣呆呆兩造鍊魄麗正吏卒籠鳥魯夫磨斵淺務清道夫傾回窮沮肵俎驅車屈期取人榮升三浣聖籍屬念添磚加瓦頹沱唾面危寄蕪音瑕點仙人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