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诏的意思、恩诏的詳細解釋
恩诏的解釋
帝王降恩的诏書。 晉 羊祜 《讓開府表》:“臣伏聞恩詔,拔臣使同台司。”《南史·王藻傳》:“若恩詔難降,披請不申,便當刊膚剪髮,投山竄海。” 唐 岑參 《奉送李賓客荊南迎親》詩:“迎親辭舊苑,恩詔下儲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回:“ 蔔子修 如奉恩詔一般,才敢把第二條腿拿了進來,順手關上車門。”
詞語分解
- 恩的解釋 恩 ē 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仇怨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诏的解釋 诏 (詔) à 告訴,告誡: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诏書。诏令。诏谕。奉诏。遺诏。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恩诏”是漢語詞彙,拼音為ēn zhào,指帝王因特殊恩典頒布的诏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恩诏是古代帝王為施恩(如赦免、封賞、減免賦稅等)而下達的官方文書。例如晉代羊祜在《讓開府表》中提到“伏聞恩诏”,即指皇帝提拔他的诏書。
-
出處與示例
- 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南史·王藻傳》記載:“若恩诏難降,便當投山竄海”,表明恩诏具有特殊權威性。
- 唐代岑參詩中“恩诏下儲闈”也印證了其作為皇家恩典載體的功能。
-
曆史背景
恩诏多用于重大事件,如新帝登基、慶典或災後安撫,内容涵蓋赦免罪犯、減免賦稅、封賞功臣等。
-
現代使用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指代古代帝王恩典的象征性文書。
總結來看,“恩诏”是古代皇權體系中體現帝王恩惠的重要行政文書,兼具政治與文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恩诏(ēn zhào)一詞的意思:
恩诏是指君主向臣下賜予的恩寵和任命的命令或诏書。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恩诏的部首是心,表示與情感、意願有關的事物;字形由心和兆組成,兆表示光明、顯示的意思。恩的筆畫為4畫,诏的筆畫為11畫。
來源:
恩诏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史書和文獻中,是貴族、皇帝等統治者給予臣下的榮寵和指示。
繁體:
恩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恩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中,恩诏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着心和兆的字形,并以心為主。
例句:
1. 君主頒布恩诏,表彰了他的忠誠和貢獻。
2. 老師對學生的進步表示了恩诏,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組詞:
恩賜、恩澤、恩寵、诏書、诏令
近義詞:
谕示、命令、指示、任命
反義詞:
誣告、指責、剝奪、罰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