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毛筆的名稱。 宋 陶穀 《清異錄·寶相枝》:“ 開平 二年,賜宰相 張文蔚 、 楊涉 、 薛貽(矩) 寶相枝各二十,龍鱗月硯各一。寶相枝,斑竹筆管也,花點勻密,紋如兔毫。”
“寶相枝”是古代一種毛筆的專稱,其名稱和工藝具有特定曆史背景與藝術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寶相枝指以斑竹為筆管制成的毛筆,因竹紋均勻細密、形似兔毫而得名。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宋代陶穀的《清異錄》,并被多部詞典收錄。
曆史典故
據記載,五代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皇帝曾将寶相枝與龍鱗月硯一同賜予宰相張文蔚、楊涉等人,每套包含二十支筆,可見其作為文房珍品的地位。
材質與工藝
其筆管選用斑竹(又稱湘妃竹),表面天然分布褐色斑點或斑紋,稱為“花點勻密”。這種材質既美觀又防滑,結合兔毫筆頭的柔韌特性,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
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高級書寫工具,寶相枝反映了唐宋時期文人對器物雅趣的追求,常與名硯搭配使用,象征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意趣。
注:關于“寶相”一詞,可能與佛教紋飾“寶相花”無關,此處特指毛筆的斑竹紋理。
《寶相枝》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拐杖上裝飾着寶石的枝條”。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拐杖上的裝飾物。
《寶相枝》的拆分部首是“宀”(寶字的部首),根據它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個筆畫。
《寶相枝》一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這本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形容一位名叫王陵的人財富所帶來的華麗裝飾。
《寶相枝》的繁體字為「寶相枝」。
在古代,寶相枝的漢字寫作「寶相枝」。
1. 他手中拿着一根鑲滿寶石的寶相枝,顯得非常富有。
2. 這把寶相枝是我爺爺從古董店裡買回來的,十分珍貴。
1. 寶飾:指裝飾着寶石的飾品。
2. 相貌:指一個人的外貌或容貌。
3. 枝條:指樹上或植物上的細長分支。
1. 寶石拐杖:指鑲有寶石的拐杖。
2. 珠寶枝:指裝飾着珠寶的枝條。
3. 寶石杖:指插有寶石的杖。
1. 普通拐杖:指一般沒有裝飾的普通拐杖。
2. 素杖:指沒有任何裝飾物的普通拐杖。
3. 平凡枝:指普通沒有裝飾的枝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