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ong's annotation] 唐朝初年孔穎達作《左傳正義》來解釋晉朝杜預的《春秋左傳集解》,簡稱為“孔疏”。疏,對舊注作解釋和發揮(凡是解釋經的叫“注”)
“孔疏”是古代文獻注釋中的專有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指唐代學者孔穎達主持編撰的《左傳正義》,其核心任務是為晉代杜預的《春秋左傳集解》作注釋。這類注釋被稱為“疏”,即對前人注解的進一步解釋和補充(“注”是直接解釋經典原文,而“疏”則是對“注”的再闡釋)。
體例與功能
詞義擴展(需謹慎參考)
個别資料提到“孔疏”被引申為形容“文章内容空洞或邏輯松散”,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非正式語境下的衍生義。
孔疏主要指唐代孔穎達系統注釋《春秋左傳》的學術成果,是理解古代經學的重要文獻。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十三經注疏》中的《春秋左傳正義》原文。
《孔疏》是指孔子的注釋和解釋。孔疏是孔子對古代經典文獻的解讀和解釋,以及他的學生對他所說話的記錄。
孔疏的部首是疏(shū),表示相關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疒(bìng)和産(chǎn)。疒表示與疾病有關,産表示與産生有關。筆畫是13畫。
《孔疏》最初源自孔子對古代經典文獻的解釋和注解。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教導被記錄在《論語》中。《孔疏》是後來人們對孔子論語内容的梳理和注釋。
《孔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孔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就「孔疏」這個詞而言,在古代的寫法中,孔字是由一個人字和一個鬥字組成;疏字是由一個疒字和一個戶字組成。
孔疏的例句:
1. 讀《論語》要結合孔疏來理解。
2. 孔子的孔疏是經典文獻的重要解釋。
與「孔疏」相關的組詞:
1. 孔子
2. 疏解
3. 疏導
4. 疏忽
與「孔疏」意思相近的詞:
1. 注解
2. 釋義
3. 诠釋
與「孔疏」意思相反的詞:
1. 冷漠
2. 忽視
3. 掩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