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浩大而繁多;繁重。《舊唐書·文苑傳中·齊澣》:“舟車輻輳,人庶浩繁。” 宋 秦觀 《代賀提刑落權發遣字啟》:“屬右輔之浩繁,屈高材而刺舉。” 清 劉大櫆 《芋園張君傳》:“工程浩繁,惟君能董其役,早晚勤視,三年乃成。” *********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 的書卷帙浩繁,學理深晦。”
(2).猶繁盛。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天市垣》:“ 揚州 分野,正直天市垣,所以兩 浙 之地,市易浩繁,非他處之比。”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火災》:“數百年浩繁之地日就凋弊,實基於此。”
“浩繁”是一個形容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浩大而繁多
指事物規模龐大且數量衆多,常用于描述工程、典籍、開支等。例如:“舟車輻辏,人庶浩繁”(《舊唐書》),形容人口密集、事務繁雜;“卷帙浩繁”則指書籍篇幅巨大。
繁重
側重任務或事務的沉重性。如宋代秦觀提到“屬右輔之浩繁”,暗指政務繁重。
繁盛
用于形容經濟或市集的繁榮景象。如宋代周密描述兩浙地區“市易浩繁”,強調商業興盛。
適用于文學、曆史、經濟等領域,多用于書面語,強調事物在規模或數量上的宏大性。
浩繁(hào fán)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非常多,非常繁雜。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水”(三點水),右邊的是“糸”(糾纏的線)。根據漢字拼音,它的筆畫數是12畫。
浩繁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篇: “南海之帝,名曰帝浩繁。” 這裡的“帝浩繁”指的是南海之主,意味着南海廣袤無邊。該詞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數量或事物繁多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浩繁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仍然是「浩繁」。
根據《康熙字典》,浩繁在古時候的寫法多樣。早期記載使用的是「浩繁」、「浩範」或「浩繙」,稍後出現「浩繙」、「浩瀵」等寫法,有時會加入一些指示性的偏旁,呈現不同的變體。
1. 這家圖書館的藏書真是浩繁,可供我們翻閱的書籍很多。
2. 他繼承了一家浩繁的家族産業,需要操心很多事情。
3. 那個文件夾中存儲着浩繁的數據,我們需要找到特定的信息。
1. 浩繁無邊:形容非常多,無法計數。
2. 浩繁雜亂:形容非常繁雜、混亂。
3. 浩繁的工作:形容工作任務繁忙且龐大。
近義詞:繁多、衆多、豐富、豐碩
反義詞:簡單、少量、貧乏、稀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