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筆的意思、投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筆的解釋

謂棄文而就他業。多指棄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懷》詩:“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宋 楊萬裡 《送談星辰許季升》詩:“ 許子 儒冠怨誤身,如今投筆説星辰。”《瑟榭叢談》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龍門即事》詩:“投筆何須侯萬裡,飛書尚欲辟千人。” 王德鐘 《十九歲述懷》詩:“批龍探虎知無我,投筆荷戈更有誰?”參見“ 投筆從戎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筆”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典故來源

“投筆”出自《後漢書·班超傳》。班超早年家貧,曾為官府抄書謀生,因不甘平庸,感歎道:“大丈夫當效仿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隨後棄文從武,最終因功被封為定遠侯。這一典故成為“投筆從戎”的出處,象征放棄文職投身疆場。

二、基本釋義

三、用法示例

  1. 古代詩文:
    唐代魏徵《述懷》中“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即以“投筆”表達棄文從武的決心。
  2. 近現代用例:
    如1944年八路軍招兵時,少年鞠文業“投筆從戎”參軍報國。

四、相關成語

五、文化意義

“投筆”不僅體現個人抱負的轉變,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情懷”與“建功立業”的價值取向,常用于贊頌勇于突破現狀、追求更高理想的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筆

《投筆》是一個成語,形容高才貴智的人宣布停止從事文學或書法創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筆》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右邊是“竹”。它共有8劃。

來源

《投筆》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謝中之的《冥途二十四應》中,後來成為一個被廣泛引用的成語。

繁體

《投筆》是繁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投筆”的“筆”字,是由象征“竹”和“毛筆”的兩個部分組成的。

例句

他在五十歲時不再寫作,正式投筆。

組詞

投機、投降、投資、投票。

近義詞

放棄文筆、辭筆。

反義詞

持筆、執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