彫翦的意思、彫翦的詳細解釋
彫翦的解釋
摧折,剪除。《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 曹植 ﹞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且 魏 之代 漢 ,非積德之由,風澤既微,六合未一,而彫翦枝幹,委權異族,勢同瘣木,危若巢幕,不嗣忽諸,非天喪也。”
詞語分解
- 彫的解釋 彫 ā 同“雕”②彫④。 筆畫數:; 部首:彡; 筆順編號:
- 翦的解釋 翦 ǎ 同“剪”。 姓。 筆畫數:; 部首: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彫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 彫:通“雕”,本指雕刻,但在此詞中引申為“摧折、削弱”之意。
- 翦:本義為剪斷羽毛,引申為“剪除、消滅”。如《左傳》中“翦滅此而朝食”即用此義()。
二、文獻用例
該詞見于《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孫盛語:“彫翦枝幹,委權異族”,指曹魏政權削弱同姓諸侯(枝幹),将權力交給外姓大臣(異族),導緻根基不穩,最終滅亡。
三、引申含義
在政治語境中,“彫翦”常比喻系統性削弱核心力量的行為,暗含“自毀根基”的貶義色彩。例如孫盛用此詞批評曹魏未能延續漢朝“強幹弱枝”的治國策略,反而過度削弱宗室,釀成政權危機。
注意:該詞屬于冷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分析。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三國志》裴松之注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彫翦(diao1 jian3)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雕刻和切割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彡”(shan1)部,右邊是“刀”(dao1)部,也就是用刀刻割的意思。這個詞源較早,始見于《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彫翦則寫作「雕翦」,并保持了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略有不同。在漢字的篆書和隸書階段,「彫」的寫法更加簡潔,隻使用了三個橫的撇,分散地表示出雕刻的印象。而「翦」一詞更接近現代的寫法,維持了相對連續的結構。
以下是一個例子:「他用刀彫翦出了一件精美的雕刻作品。」
關于組詞,與彫翦相關的詞彙有「雕刻」、「雕塑」、「切割」等等。這些詞彙都與彫翦的意思相關,可以用來形容刻割藝術或者手藝。
近義詞我們可以找到「雕琢」、「雕镂」這些詞語,它們都表示類似的刻割過程,但帶有稍微不同的意味。
反義詞方面,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彫翦相關,因為它表示的是一種藝術創作的手段和過程,而沒有直接的對立面。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