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師祭的意思、師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師祭的解釋

古代軍隊出兵時所行祭祀祈禱之禮。《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大甸獵祭表貉,則為位” 漢 鄭玄 注:“貉,師祭也……於所立表之處為師祭,祭造軍法者,禱氣勢之倍增也。其神蓋 蚩蚘 ,或曰 黃帝 。”《禮記·王制》“禡於所征之地” 漢 鄭玄 注:“禡,師祭也,為兵禱。” 唐 皮日休 《原祭》:“説者以 蚩尤 為五兵,每有師祭,當祭 蚩尤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師祭”是古代軍隊出征前或征伐過程中舉行的祭祀儀式,旨在祈求神靈庇佑、增強士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師祭指古代軍隊出兵時進行的祭祀祈禱之禮,核心目的是通過儀式祈求戰争勝利和軍隊平安。其名稱中的“師”代指軍隊,“祭”即祭祀活動。

  2. 曆史背景與形式
    根據《周禮·春官·肆師》記載,師祭在周代已有明确規範,稱為“貉祭”或“禡祭”,需在特定方位設立神位進行。儀式中會祭祀與軍事相關的神靈,如傳說中發明兵器的蚩尤,或華夏始祖黃帝,以祈求“氣勢倍增”。

  3. 祭祀對象與演變

    • 蚩尤:唐代皮日休《原祭》提到,因蚩尤被視為“五兵(兵器)之首”,師祭常以其為對象。
    • 黃帝:部分文獻認為黃帝作為軍事勝利的象征,也被納入祭祀範圍。
    • 後世逐漸演變為在征伐之地臨時設祭(即“禡於所征之地”),強調因地制宜的軍事信仰。
  4. 文獻依據
    該詞釋義主要源自《周禮》及漢代鄭玄的注釋,唐代文獻進一步補充了祭祀對象的具體人物。

  5. 别稱與關聯
    師祭在不同典籍中亦稱“禡祭”“貉祭”,均屬古代“五禮”中的軍禮範疇,體現了先秦時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文化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師祭

師祭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師和祭。包含兩個部首:左邊的師是從衣部,右邊的祭是從示部。師祭的總筆畫數為14。

師祭這個詞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動,指的是由師傅或者宗教儀式的主持人主持的祭祀、祭拜儀式。師祭主要是由師傅或者宗教儀式的主持人帶領,向神靈或者祖先行禮拜祭。

在繁體字中,師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其形狀和意義也沒有變化。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師和祭的形狀稍有不同。師字在古代寫作“士”,而祭字在古代寫作“祭”。這是因為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字形經曆了一定的變化和演變。

以下是師祭的一些例句:

  1. 明天我們要去參加李師祭的儀式。
  2. 他是該寺廟的師祭。
  3. 每年農曆正月,我們家都會進行祖先的師祭活動。

一些與師祭相關的詞語包括:

與師祭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語有:

師祭這個詞語以其特殊的含義和曆史背景,在文化和宗教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舉行師祭儀式,人們表達了對神靈或祖先的敬意和崇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