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迫蹵的意思、迫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迫蹵的解釋

逼迫。《漢書·董仲舒傳》:“衆其奴婢,多其牛羊,廣其田宅,博其産業,畜其積委,務此而亡已,以迫蹵民,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 顔師古 注:“蹵,音子育反。”《漢書·戾太子劉據傳》:“﹝ 江充 ﹞銜至尊之命以迫蹵皇太子,造飾姦詐,羣邪錯謬,是以親戚之路鬲塞而不通。”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作“迫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迫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與“逼迫”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pò cù(部分注音作「子育反」)
詞義:指通過壓力或威脅強迫他人服從,即“逼迫”之意。

二、文獻出處

  1. 《漢書·董仲舒傳》
    例句:“以迫蹵民,民日削月朘。”
    語境:描述權貴通過剝削手段逼迫百姓,導緻民生困苦。

  2. 《漢書·戾太子劉據傳》
    例句:“江充銜至尊之命以迫蹵皇太子。”
    語境:指江充借皇帝權威脅迫太子,制造冤案。

三、詞義演變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或訓诂學領域。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逼迫”“脅迫”等現代詞彙替代。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注疏與現代詞典的考據,可參考《漢書》原文及顔師古注進一步研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迫蹵是什麼意思

迫蹵是一個中國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福建閩南地區,意思是非常、極其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事物的特别或程度的高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迫蹵的字形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迫”和“蹵”。其中,“迫”的部首是辶(辵),筆畫數為7;“蹵”的部首是足,筆畫數為16。

來源和繁體

迫蹵這個詞的來源尚不清楚,但在閩南地區已經廣泛使用了很長時間。在繁體字中,迫蹵的寫法是“迫湊”,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迫蹵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來說,“迫”字的字形曾經是由“蔔”和“辶”組成:“辶”在上方,而“蔔”位于下方;“蹵”字的字形以“足”為部首,旁邊是“秋”字的左半部分。

例句

以下是迫蹵在句子中的兩個例子:

他迫蹵帥,每個女生都對他傾心。

這頓飯的味道迫蹵美味,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組詞

迫蹵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其他詞語,例如“迫蹵好吃”、“迫蹵漂亮”。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迫蹵的近義詞包括“超級”、“非常”等,它們都表示高度或特别。迫蹵的反義詞可以是“一般”、“普通”等詞彙,用于形容程度較低或常規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