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始敬終”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從開始到結束都保持謹慎态度,強調做事始終如一的嚴謹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最早見于《禮記·表記》:“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漢代賈誼在《新書·胎教》中進一步闡釋:“易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裡,故君子慎始。’”。
“敬終慎始”(語序不同但含義相近)在《禮記》中亦有體現。
《慎始敬終》是一個成語,意為要謹慎從頭開始,持之以恒地完成。它強調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應該慎重考慮,從一開始就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堅持到最後,不半途而廢。
《慎始敬終》可以拆分為慎(心部,13畫)、始(女部,8畫)、敬(攴部,12畫)、終(纟部,11畫)。
《慎始敬終》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孝标的《世說新語·文學》一文中。該成語後來被廣泛運用于教育、文學和社會生活中,成為人們重視始終、堅持到底的一種表達方式。
慎始敬終(繁體字)是對簡體字《慎始敬終》的繁體寫法,兩者的意義完全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慎始敬終》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别,但整體來說,基本保持了相同的含義。
1.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要慎始敬終,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2. 他已經堅持了兩年的跑步訓練,他對于慎始敬終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在《慎始敬終》中,“慎”、“始”、“敬”和“終”可以單獨組成其他詞語。例如:“慎重”、“開始”、“尊敬”和“最終”。
與《慎始敬終》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堅忍不拔”等。
與《慎始敬終》意思相反的成語有:“三分鐘熱度”、“半途而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