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始敬終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強調做事從開始到結束都應保持謹慎恭敬的态度。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應用三個維度詳細解析:
慎始:指在事情開始時便深思熟慮,周密準備,避免因輕率導緻失誤。
敬終:意為以嚴肅恭敬的态度堅持到最終,不因時間推移而懈怠。
整體含義:
倡導人們在行事過程中,既要重視開端的嚴謹規劃,也要保持對收尾的敬畏之心,體現持之以恒的責任感。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65頁。
此成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承載傳統倫理思想:
“事君慎始而敬終。”
指臣子侍奉君主需始終如一地謹慎恭敬。
來源:中華書局《禮記譯注》,2015年,第421頁。
魏徵谏唐太宗時強調“慎始敬終”為治國關鍵,警示統治者不可虎頭蛇尾。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1956年,卷194。
適用于學習、職業發展等領域,如制定目标後需持續落實,避免半途而廢。
企業項目管理強調“慎始”(風險評估)與“敬終”(成果交付),确保閉環質量。
成語凝聚中華文化對“善始善終”的推崇,被列入中小學德育教材。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2020年,第78頁。
“慎始敬終”以四字凝練傳遞兩層哲學:
這一理念至今仍是個人自律與社會治理的普適準則。
“慎始敬終”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從開始到結束都保持謹慎态度,強調做事始終如一的嚴謹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最早見于《禮記·表記》:“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漢代賈誼在《新書·胎教》中進一步闡釋:“易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裡,故君子慎始。’”。
“敬終慎始”(語序不同但含義相近)在《禮記》中亦有體現。
包庇步步高升插架長楙創制叢育邨墟燈火輝煌登難電複法箓凡土覆裹鈎連痕都斯坦虹裳徽劇惠然揮灑昏蔽價等連城簡衷急乎乎機近警備井谷金雞寶帳酒望救正軍鋒犒設擴音機賫表蘭質薰心撓抗抛歌檾麻卻略宂猥輮曲山岩身錢拭目傾耳師子國竦立隨事貪鸷體乾通法妥安亡化韋莊文園渴武漢市銜蟬奴小虢小識寫照襲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