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道的形狀。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銅頭六臂衝天起,白額雙睛夾鏡明。”
“銅頭六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óng tóu liù bì,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神道的形狀”,多用于描述具有超凡能力或異于常人的形象,常見于神話傳說或文學作品中。例如,明代屠隆的《綵毫記·汾陽報恩》提到:“銅頭六臂衝天起,白額雙睛夾鏡明”,描繪了神靈或妖魔的威嚴形态。
與“三頭六臂”的區别
雖然“銅頭六臂”與更常見的“三頭六臂”(形容神通廣大、能力非凡)在結構上相似,但前者更側重于描述“銅鑄頭顱、六條手臂”的具象形态,而後者更強調能力的多樣性。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明代戲曲《綵毫記》或相關古典文學解析。
《銅頭六臂》是一個成語,它具有多重意思。最常見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工作能力非常強,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且高效完成。這個成語也可以指一個人心思缜密,機智敏捷,善于處理複雜的情況。
《銅頭六臂》由兩個部首組成:金并頭和手。其中,金并頭(銅)是五筆輸入法的部首,手(臂)則是手部的部首。
《銅頭六臂》的筆畫數為26畫,其中金并頭(銅)的筆畫數為8畫,手(臂)的筆畫數為18畫。
《銅頭六臂》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民間故事。相傳,在古代一個叫鐘馗的義士,他年輕時曾為一位鍋爐工,因為他工作辛勞,所以他的脖子像銅爐一樣粗壯。而在工作中,他雙手熟練,可以同時操持六個重錘,完成鑄造爐子的任務。因此,他被人們稱為“銅頭六臂”。後來,這個成語就以此故事為基礎,形容一個人的靈活能工。
《銅頭六臂》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銅頭六臂」。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會略有差異。《銅頭六臂》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銅頭六臂」。
1. 他真是個銅頭六臂,一下子就完成了所有的任務。
2. 她的反應非常迅速,像一個銅頭六臂一樣處理問題。
銅心、銅牆鐵壁、銅臭
多才多藝、千手觀音
手足無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