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恸的意思、流恸的詳細解釋
流恸的解釋
悲痛地大哭。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流慟嗟何及,銜寃有是夫。”
詞語分解
- 流的解釋 流 ú 液體移動:流水。流汗。流血。流淚。流程。流瀉。流質。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隨波逐流(隨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蕩,喻沒有主見,隨着潮流走)。 像水那樣流動不定:流轉(僴 )。流通。流寇。流浪。流離
- 恸的解釋 恸 (慟) ò 極悲哀,大哭:恸哭。大恸。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流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極度悲傷、痛哭流涕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 字義拆解與合成義
- 流 (liú):本義指液體移動,引申為流淌、流動。在此詞中,指眼淚無法控制地流淌下來。
- 恸 (tòng):指極度悲哀,大哭。其程度比一般的“哀”、“悲”、“痛”更為深切和劇烈,常指因重大變故或深切情感引發的難以抑制的痛哭。
- 合成義“流恸”:指因極度悲傷而痛哭流淚,形容悲痛至極、哀傷不已的情狀。它強調悲傷的程度之深,以及外在表現為淚流不止、放聲痛哭。
二、 具體含義與用法
- 形容極度悲傷的狀态:指人處于一種因巨大悲痛(如喪親、國難、理想破滅等)而無法抑制地哭泣流淚的狀态。這種悲傷是深沉的、發自内心的。
- 強調外在表現:不僅指内心的悲痛,更側重于這種悲痛通過“流淚”和“恸哭”這兩種強烈的外在行為表現出來。
- 文學性與書面語:“流恸”是一個帶有較強文學色彩和書面語色彩的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詩詞、悼文或莊重場合的描述中,用以渲染濃重的悲情氛圍。在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
三、 權威來源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對“恸”的解釋包含“大哭;哀痛之至”。雖然沒有直接收錄“流恸”詞條,但“流涕”(流淚)與“恸”的結合,其含義明确指向因極度悲傷而痛哭流涕。其釋義體現了“恸”的核心在于極度的哀痛。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恸”的釋義為“極度悲哀;大哭”,如“恸哭”。這為理解“流恸”中“恸”的程度提供了依據。
- 《辭海》:對“恸”的解釋強調“極其悲痛”,常與“哭”連用。這印證了“流恸”一詞所表達的悲痛程度之深及其典型表現形式(哭)。
四、 例句參考
- 古籍中雖少直接使用“流恸”一詞,但表達類似情感的句子常見,如“撫膺恸哭,淚下如流”(拍着胸口痛哭,眼淚像水流一樣落下)。這生動體現了“流恸”所描述的情景。
- 現代用法(仿古或莊重語境):聞此噩耗,衆人無不流恸失聲。
“流恸”意指因極度悲傷而痛哭流淚,是一個形容悲痛達到頂點、情感外露為劇烈哭泣的書面詞彙。它融合了“淚流不止”(流)與“極度悲哭”(恸)兩層含義,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深切的哀傷氛圍。其權威性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及《辭海》中對核心字“恸”的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流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ú tòng,主要用于形容極度悲痛時的哭泣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因極度悲傷而放聲痛哭,常帶有無法抑制的情感宣洩。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2.字詞解析
- “流”:可指流淚或情感流露;
- “恸”:意為極度悲哀、大哭,如“悲恸”“恸哭”。二字組合強化了悲痛的程度。
3.出處與用法
- 最早見于杜甫的詩作《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流慟嗟何及,銜寃有是夫。”
此句通過“流恸”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世的哀恸與冤屈難訴的憤懑,體現了該詞在古典文學中的感染力。
4.現代使用
- 現多用于形容曆史事件、文學作品或重大悲劇中的強烈悲痛場景,例如:“聽聞噩耗,衆人無不流恸。”
别人正在浏覽...
彪煥鄙俚部首不愉慘恻蠶眠廛沽撤消湊亟大便大例大料登豆頂生王卦賣還精補腦耗折畫荻丸熊皇策彗日混壹賈董矯情飾行嘉師凈軍敬老愛幼藍天力戒鄰舍黎首綠葉成陰馬坎綿裡藏針默祝鋪繹仆子恰當硗垤怯沮肉腥瑞香三千大千世界砂鍋升除繩梯聲音笑貌時羞受圖霜鬓誦說慫悀索空坦然自若掏心文契握瑜懷玉五位百法閑雅銷匿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