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痛地大哭。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流慟嗟何及,銜寃有是夫。”
“流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ú tòng,主要用于形容極度悲痛時的哭泣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流恸》是指流淚哀痛的樣子,常用于描述極度悲傷或無法自制情感的表達。這個詞可以形容人們因為傷心而哭泣,或是因為失去而悲傷痛苦。
《流恸》包含兩個部首,左邊的是“氵”也叫“水部”,右邊的是“恭”也叫“示部”。其中,“恭”也是“工”的繁體字。根據筆畫順序分析,總共需要10個筆畫來書寫《流恸》。
《流恸》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在古代文獻中有多次出現。最早的出處可追溯到《左傳·哀公十一年》:“如骍如焦如羝如發,故猶流恸。深遇。” 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當時人們因為痛苦而流淚的情景。
《流恸》的繁體字為「流慟」,其中「慟」是用「中體字筆劃資料庫」标注為15畫的漢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中收錄的《流恸》為例,其寫法為「流慟」,它與現代書寫方式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思相同。
1. 他因為失去親人感到悲痛萬分,流恸不止。
2. 在演講結束時,整個會場沉寂一片,大家都為英勇犧牲的戰士流恸。
1.流淚:指眼淚從眼眶中流出。
2.恸哭:指因極度悲傷而痛哭。
1.悲痛:指極度悲傷或痛苦。
2.哀痛:指因傷心或失去而感到悲痛。
歡笑:指開心愉快的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