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宋刻的意思、宋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宋刻的解釋

指 宋 代刻印的書籍。 明 文震亨 《長物志·宋闆》:“藏書貴 宋 刻,大都書寫肥瘦有則,佳者有 歐 柳 筆法,紙質勻潔,墨色清潤。”參見“ 宋本 ”、“ 宋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宋刻”是漢語古籍版本學術語,特指中國宋代(960-1279年)雕版印刷的書籍刻本。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定義與曆史背景

    宋刻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成熟印刷品之一,标志着雕版印刷技術的全面普及。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宋刻”一詞專指兩宋時期刊刻的書籍,其工藝受官方刻書機構(如國子監)和民間書坊共同推動發展。《中國印刷史》指出,宋代刻書業形成了浙本、閩本、蜀本三大體系,奠定了後世古籍版本分類基礎。

  2. 工藝特征

    宋刻本以“墨香紙潤,字畫嚴整”著稱,典型特征包括:

  1. 現存價值

    現存宋刻本全球不足4000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漢書》《杜工部集》等孤本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日本宮内廳書陵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亦藏有重要宋刻,如《論語注疏》南宋浙刻本(《海外漢籍善本提要》)。2017年“宋刻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曾以1.41億元拍賣成交,印證其文化資産地位(《古籍拍賣年鑒》)。

  2. 學術影響

    清代藏書家黃丕烈提出“佞宋”概念,近代傅增湘在《藏園群書題記》中強調:“宋刻之可貴,在去古未遠,多存舊本真面”。當代《中華再造善本》工程已影印出版宋刻本614種,為學術研究提供高質量底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宋刻”指宋代(960-1279年)刻版印刷的書籍,是古籍版本學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與特點如下:

  1. 基本定義
    宋刻即宋代雕版印刷的書籍,是中國古代印刷技術成熟期的代表。其名稱源于朝代名“宋”與刻印工藝的合稱。

  2. 曆史評價與工藝特點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宋闆》中評價:“藏書貴宋刻,大都書寫肥瘦有則,佳者有歐柳筆法,紙質勻潔,墨色清潤。”

    • 書法:多采用歐陽詢、柳公權等名家楷體,字迹工整規範;
    • 紙張:勻淨堅韌,常用麻紙、竹紙;
    • 墨色:色澤清亮,曆經千年仍清晰可辨。
  3. 版本學意義
    宋刻因年代久遠、校勘精審,被視為古籍善本中的珍品,與“宋本”“宋版”同義。例如南宋刻本常被後世用作校勘底本(如提到的三謝詩案例)。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宋刻書目或現存收藏情況,可查閱《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環哀挽按院迸騞奔逸絕塵竝立布爾什維克剗釋伧鄙侈樂赤心奉國酬酢踳落穿築釣缗敵釁二周法頭例首賦有狗跑兒浮光闆兒觀機而作國庫券海畔诃咄紅雲宴貛兒活性翦撲開排空石叩安賫傳擂天倒地鐐盎樓舡蝼蚓缦裆褲馬式闵勞末尼南貝南國佳人凝遠彷佛錢點前民旗牌官器宇不凡圈缋曲平殺雞扯脖生作爽笏霜劄搨翅棠棣碑坦克車慝禮維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