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正的意思、常正的詳細解釋
常正的解釋
固定的稅額。《墨子·辭過》:“以其常正,收其租稅。” 孫诒讓 間诂:“ 蘇 雲:‘正,同征。’”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專業解析
“常正”是由“常”與“正”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層:
- 恒常之正:指符合自然規律或社會規範的穩定狀态。例如《禮記·樂記》中提到“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隱含“守常正”的倫理準則。
- 端方正直:形容人品行端正,如《漢書·賈誼傳》中“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其中“端士”即含“常正”的品性特征。
在古籍中,“常正”多用于描述道德規範或自然法則的穩定性,如《周易》強調“貞固足以幹事”,即通過持守正道實現目标。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是研究傳統哲學、倫理學的重要概念。
參考資料:
- 《禮記·樂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書·賈誼傳》(中華書局二十四史系列)
- 《周易·乾卦》(中華書局《周易譯注》)
網絡擴展解釋
“常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常正指固定的稅額,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該詞由“常”(固定、常規)和“正”(通“征”,即征稅)組合而成,強調稅收的穩定性和規範性。
二、文獻出處
- 《墨子·辭過》中提到:“以其常正,收其租稅。” 清代學者孫诒讓在注釋中明确:“正,同征。” 說明“常正”即指固定的稅收制度。
三、單字解析
- 常:
- 含義:長久、固定、常規(如“常數”“常備不懈”)。
- 引申:普通、平常(如“常人”“常識”)。
- 正:
- 本義:垂直、符合标準(如“正午”“正前方”)。
- 通假:此處通“征”,指征稅。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研究古代經濟或文獻的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墨子》相關注釋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霭空愛人兒白鷢傍黑卑庶便宴畢竟冰刀僠僠長耳公秤房呈華弛馭出死斷亡麤米答報點撥洞天東武吟行都廳翻複無常方量蕃息煩燥豐屋蔀家分燠噓寒鋼包高曉聲貫達桂葉顧陸憨厚很法回向文忽略揵子嬌客解船京兆鳥掘門昆華吏祿牛鬼少年般費嗙喻癖愛胼胝披頭散發齊東楸檟氣咻咻人性論三岔路聲子石片石器損辱通都大埠同庚污劣無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