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味道又酸又澀。歰,同“ 澀 ”。 徐珂 《清稗類鈔·植物·海棠木瓜》:“實較尋常木瓜大者約十分之二,香澹永,微酢歰。”
“酢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形容味道又酸又澀,其中“歰”是“澀”的異體字。例如《清稗類鈔》中描述海棠木瓜的果實“香澹永,微酢歰”,即指其帶有輕微的酸澀味。
發音與構成
注意易混淆的釋義
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但這一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詞語混淆,建議以權威詞典的釋義為準。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古籍中描述食物或植物的味道特性,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清稗類鈔》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意思:《酢歰》(zuó bié)是一個古時的漢字詞語,表示“不勝憐愛”或“難以忍受”。它用于形容一種心情或情感,通常是指遭遇不如意、受到委屈或感到失望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酢歰》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酉”(酉字部首)表示“酒”,而“歹”(歹字部首)表示“惡”。筆畫上,“酉”由7畫組成,“歹”由4畫組成。
來源:《酢歰》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其中一句話是“君子不酢歰,不卧薪”。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勝憐愛,不卧在燒木柴的地方”。後來,“酢歰”逐漸演變成一個獨立的詞語,用來形容一種心情或情感。
繁體:《酢歰》的繁體字形為「酢憋」,其中的「憋」(biē)表示“憋住”或“忍住”。這種形式在一些繁體字書寫系統中被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據古代漢字研究,古時的《酢歰》寫作「酢別」。字形上,「別」(bié)表示“分離”或“不同”。由于曆史的演變,字形最終變成了現代的「酢歰」。
例句:1. 他生日那天沒有收到任何祝福,心裡酢歰得很。 2. 她一直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每次都感到酢歰。
組詞:酢歰無法組成其他詞語。
近義詞:無。
反義詞:滿足、寬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