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極怠工”是一個漢語成語,指用消極的态度對待工作,表現為不主動、不認真、效率低下,甚至故意拖延或推诿責任。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詞由“消極”(缺乏積極性)和“怠工”(故意降低工作效率)組成,強調通過不作為或低效行為對抗工作要求。其核心特征是主觀故意性,即明知工作要求卻選擇消極應對。
該詞最早見于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内的錯誤思想》,用于批評革命隊伍中“稍不遂意就消極怠工”的現象。現代多用于職場語境,含明顯貶義。
需與客觀工作能力不足區分:消極怠工強調主觀故意,若因技能欠缺導緻效率低下則不屬此範疇。
消極怠工是指工作或學習中的消極懶散、敷衍塞責,表現出缺乏積極主動性、責任心和動力的态度。
消極怠工的拆分部首有水和耳,總計7畫。
消極怠工一詞的來源較為晚近。消極指的是消極消耗、負面的表現,怠工指的是不努力工作或敷衍塞責。合在一起形成了消極怠工這個詞語。
繁體字中消極怠工的寫法為「消極怠工」。
古時候中并沒有消極怠工這個詞語。不過,可以拆開看,消意指消耗、減少,極意指極端、極度,怠意指怠慢、懶惰,工則是指勞動、工作。綜合起來,古時候描述類似消極怠工的行為通常會用詞如“消弊”或“行事怠慢”來表示。
他在工作中總是消極怠工,導緻整個項目進展遲緩。
消極、怠工。
懶散、敷衍塞責。
積極、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