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功勳的舊臣。《北史·張彜傳》:“其年冬, 太極 初就, 彜 與 郭祚 等俱以勤舊被徵。”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勳官以賞戰士,散官以褒勤舊。”
“勤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指有功勳的舊臣,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對曾為國家或君主做出貢獻的資深臣子的尊稱。例如:
在佛教語境中,“勤舊”指禅院中退職的知事、侍者、藏主等,因曾勤勉任職(“勤”)且已卸任(“舊”)而得名。
主要依據《北史》等史書及明代典籍,屬于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專稱。佛教用法則見于禅宗文獻。
如需更完整的引證或不同語境用例,可參考《北史》或佛教典籍原文。
勤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力”和“日”,筆畫數分别為~2和~4。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音義轉化。
勤舊的繁體字為「勤舊」。在古時候,勤和舊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漢字的書寫規範,但其字形基本上保持一緻。
勤舊的義項主要有兩個,分别為勤勞節儉和珍愛傳統。
例句:
1. 他一直勤舊地修補着家裡的舊家具,就像對待自己的珍寶一樣。
2. 勤勞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勤舊的精神。
組詞:勤工、勤勉、舊事、舊友、勤學、舊貌、勤奮、舊貌新顔。
近義詞:勤勞、節儉、傳統。
反義詞:懶惰、奢侈、新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