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尪瘵的意思、尪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尪瘵的解釋

亦作“尫瘵”。衰病。 漢 蔡邕 《王子喬碑》:“其疾病尫瘵者,靜躬祈福,即獲祚。” 三國 魏 阮籍 《詣蔣公奏記辭辟命》:“舊素尪瘵,守病委劣,拜謁之命,未敢堪任。” 唐 獨孤及 《為獨孤中丞讓官爵表》:“伏乞特降睿慈,矜臣尫瘵,許臣停官養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尪瘵”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通常指身體虛弱或患有嚴重疾病的狀态。具體解析如下:

  1. 單字釋義

    • 尪(wāng):本義指身體瘦弱、骨骼彎曲或殘疾,如駝背。《呂氏春秋》中“尪者”即指體态異常之人,後引申為病弱。
    • 瘵(zhài):指疾病,尤指慢性消耗性疾病。古代常指肺結核(痨病),如《詩經》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2. 組合含義
    “尪瘵”合用多見于古籍,形容人因長期患病導緻極度羸弱的狀态,如《宋書》中“民多尪瘵”描述百姓貧病交加。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僅存于文獻或特定方言。若在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病症或虛弱狀态。

建議:若該詞出自具體文獻,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更精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尪瘵

尪瘵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于形容人、動物或事物的懶散、無精打采的狀态。尪瘵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尪”和“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尪”字的部首是“兒”,總共有4個筆畫。而“瘵”字的部首是“疒”,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尪瘵”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尚無明确的文獻記載。它可能是民間口語演變而來,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懶散、無精打采的狀态。

繁體

在繁體字中,“尪”字的寫法為“尪”,而“瘵”字的寫法為“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尪”字的上方有一個“亻”字,表示該字與人有關,也有一種寫法将“尪”字寫作“旺”字;而“瘵”字的上方為“病”字,表示“疾病”的意思。

例句

1. 他一天到晚懶散得像個尪瘵。
2. 這些貓咪吃飽了就變得尪瘵了。

組詞

尪瘵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懶散、無精打采、倦怠、散漫。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精神煥發、積極、活力四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