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雪眠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指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艱苦的流浪生活或在外勞苦奔波的狀态。該成語通過自然環境(霜雪)的惡劣,強調生活的艱辛。
最早出自元代馬緻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
“假若俺高皇差你個梅香,背井離鄉,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戀恁春風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明代《南牢記》第三折中也有類似用法,進一步強化了其形容“艱難創業”的語境。
成語通過“雪”“霜”的意象,暗喻漂泊無依或主動承受磨難的雙重含義。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用法,可參考《漢宮秋》原文或成語詞典。
《卧雪眠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民軍隊在嚴寒的冬天,堅持不懈地戰鬥,奮勇向前。
《卧雪眠霜》由3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日字底部的橫),虍(虎字的部首),雨(或者說是雨字的右手邊部分)。
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依次是:日、虍、雨。
《卧雪眠霜》的來源是杜甫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61a9ede509e6.aspx)》中的一句詩:“卧雪設防眠蓬屋,枕霜履雪共征夫。”
繁體寫法為「臥雪眠霜」。
古時候寫作「臥雪臥霜」,其中「臥」使用了兩個“臥”的字形,後來改為寫作「卧雪眠霜」。
在極寒的冬夜,士兵們卧在雪地裡設下防線,以霜為被子,共同堅持戰鬥。這就是他們真正理解了《卧雪眠霜》的意義。
卧雪、映雪、眠霜、備戰、強軍等。
隱忍不言。
懦弱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