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痛砭的意思、痛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痛砭的解釋

狠狠地用石針紮皮肉治病。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針。 宋 陸遊 《術家言予今歲畏四孟月而秋尤甚自初秋小疾屢作戲題長句》:“耆齒覺衰嗟已晚,孟秋屬疾信如占。危途本自難安步,惡石何妨更痛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痛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角度解釋,不同語境下用法有所差異:

一、本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痛”指痛楚,“砭”指古代治病的石針。合起來表示“用石針紮皮肉治病”,且動作較為猛烈。例如宋代陸遊詩句提到“惡石何妨更痛砭”,即用石針治療疾病。

  2.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醫療手段,強調通過刺激身體達到治療效果,常見于文獻或曆史文本中。

二、引申義解析

部分詞典(如、2)提到其引申為“用尖銳的言辭批評或指責他人”,類似于“痛下針砭”。這種用法強調批評的嚴厲性,但需注意此類解釋的權威性相對較低,且未見于高權威來源。

三、綜合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痛砭的意思

痛砭(tòng biān)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刺痛、刺激,常用來形容強烈的痛苦感或艱難的經曆。

部首和筆畫

痛砭的部首是疒(疔),由三個筆畫組成。

來源

痛砭最早來源于《左傳·宣公十四年》:“痛夫大将,猶砭骨脫肉。”意為“苦痛之狀,如刺砭割肉。”後來痛砭逐漸演變為描述痛苦和艱難的詞語。

繁體

痛砭的繁體字是「痛箭」,部首和構字方式相同,隻是形狀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痛砭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别。在《說文解字》中,痛砭的部首疔寫作「疒」。

例句

1. 他的失去讓我心如痛砭。 2. 經曆了一場痛砭的失敗後,他變得更加堅強。

組詞

痛苦、痛楚、痛快、痛感、痛心

近義詞

痛徹心扉、痛入骨髓、痛絕人寰、痛不欲生

反義詞

愉悅、愉快、愉享、愉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