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乖離而孤獨。《易·睽》:“九四,睽孤,遇元夫。”《左傳·僖公十五年》:“歸妹睽孤,寇張之弧。” 清 方文 《石橋懷與治》詩:“南村路何許,睽孤情尚爾。”
(2).乖戾。《漢書·諸侯王表序》:“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 顔師古 注:“睽孤,乖剌之意。”
“睽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乖離而孤獨
指因與他人或環境疏離而産生的孤獨感。該釋義源自《易經·睽卦》九四爻辭“睽孤,遇元夫”,《左傳·僖公十五年》及清代方文詩句中均有引用。例如:“睽孤情尚爾”(形容情感疏離的孤獨狀态)。
乖戾、不合群
強調性格或行為的偏執、不合常理。如《漢書·諸侯王表序》中“睽孤橫逆”描述諸侯王乖張暴戾的行為。
若需在寫作或學術研究中使用該詞,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并參考《易經》《漢書》等經典文獻的原始用例。
睽孤是一個含有情感意味的詞語,一般指一個人孤獨地生活、與他人疏遠或難以交流。
睽孤的拆分部首是目和孑,目表示眼睛,孑表示一個人。它共有12畫。
睽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唐風·君子偕老》:“君子有酒,旨且優。殽飲孔廟,日延不封。如有眷屬,一言以蔽之。如寇如仇,如隆如昌,如容如貌,如玉如繡,如霜如雪,如雷如電。是謂齊王,視死如歸。”其中的“如有眷屬,一言以蔽之”中的“如有”一詞意為獨居,後來演變為睽孤。
睽孤的繁體字為睽孤。
古時候的睽孤寫作“睽孤”,字形上跟現代寫法相似。
他的家人都在外地工作,他整天一個人在家,真是睽孤一人。
睽孤+組詞:“睽孤自守”、“獨自睽孤”。
孤獨、獨居、單獨。
聚衆、交際、合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