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
(2) [half]∶半拉;半邊
隻剩下半拉子蘋果了
(3) [child farm labourer]∶舊指小長工
(1).半個;一半。 草明 《乘風破浪》第十八章:“提到咱們 宋廠長 ,我半拉子心愛他,半拉子心怨他。” 歐陽山 《三家巷》十八:“戲正演到半拉子,因為這裡馬上要開緊急代表大會,不能不騰地方,隻好臨時宣布停演。”
(2).舊指未成年的長工。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一:“ 王春生 十六歲那年,當上半拉子。他的勞金錢一個也不花,全都交給媽。” 崔璇 《一條褲子》:“接着, 春林子 就給人當半拉子。”
“半拉子”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半拉子”既可用于具體事物的“一半”,也可抽象表達“不完整”的狀态,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曆史背景和方言特色使其在口語及文學中具有生動表現力。
半拉子是一個俗語,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或技能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或知識,但并不完全精通或專業。
半拉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卩和攵,部首卩表示腳,而部首攵表示打擊。筆畫數為16畫。
半拉子最初是北方方言中的一個俗語,由于其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逐漸在全國範圍内廣泛流行開來。
半拉子在繁體字中寫作半拉子。
在古時候,半拉子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1. 他在籃球場上是個半拉子,還需要更多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水平。
2. 我隻是個廚藝方面的半拉子,不過偶爾也能做出一些好吃的。
半吊子、半瓶醋、半路出家。
半吊子、半斤八兩。
專家、專業人士。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