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驽庸的意思、驽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驽庸的解釋

(1).形容才智低劣。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因風而附鳳翼者,以駑庸之質,猶迴遑乎霞霄之表。” 清 端方 《考查政治調員差委折》:“第臣等自顧駑庸,愧無識略,渥膺寵命,隕越深虞。”

(2).指才能低劣者。 晉 葛洪 《抱樸子·審喻》:“引用駑庸,以為黨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驽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貶義色彩的合成詞,由“驽”與“庸”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向資質平庸、能力低下。以下從詞源、釋義及用例三個角度展開分析:

1. 分字解析

2. 整體釋義 “驽庸”二字結合後,詞義疊加強調“資質與能力均屬低等”。明代《增修禮部韻略》将其釋為“才劣而能薄”,清代《佩文韻府》則注為“驽鈍庸常,不堪大用”。現代《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才能低劣且無過人之處”,多用于形容人或自我謙稱。

3.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如《資治通鑒·唐紀》載李密評宇文士及“驽庸之質,豈堪宰輔”,即以“驽庸”批判對方才能不足。《宋史·職官志》中“驽庸者不得進”,則從制度層面強調淘汰平庸官吏。

(參考文獻來源:《說文解字》《論語》《增修禮部韻略》《佩文韻府》《漢語大詞典》《資治通鑒》《宋史》)

網絡擴展解釋

“驽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ú yōng,主要用于形容才智或能力低劣,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1. 形容詞義
    指才智平庸、能力低下,含貶義。例如:

    • 晉代葛洪《抱樸子》中“以駑庸之質,猶迴遑乎霞霄之表”,形容資質平庸者難以企及高處。
    • 清代端方在奏折中以“自顧駑庸”自謙,表達對自身能力的否定。
  2. 名詞義
    代指才能低劣的人。如《抱樸子》提到“引用駑庸,以為黨援”,指任用庸才結黨。


字義分解


用法與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抱樸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闇很阿薩姆人拆用常途茶筅成羣逐隊傳讀楚調吹燈大膽豆花兒時發禮蕃蔽發行量鳳狂龍躁閣員歸幰故葉黑土呴濡環谒嘉功僵燥狡狗結韈今有術譏視苛捐雜稅孔北海虧衄饋贻臘雞頭蘭芽林芬鄰家笛六根粒選木齒丹嘔符軀躬曲靜入氣日三遶鵲稍侵設利石山水痕輸遺司馬竹算盤珠索求桃花運桐乳投赴鷋鸠文衣黠猾小镏子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