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漂渝津的意思、漂渝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漂渝津的解釋

古渡口名。故址在今 天津市 東。 晉 末 石虎 遣師伐 遼西 鮮卑 段遼 ,曾至此。《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季龍 以 桃豹 為橫海将軍, 王華 為渡潦将軍,統舟師十萬出 漂渝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漂渝津是東漢時期黃河下遊的重要渡口,屬曆史地理專有名詞,其釋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一、定義與地理溯源

“漂渝津”指東漢黃河河道上的軍事要津,位于今河南省濮陽市西南。據郦道元《水經注·河水》記載,該渡口因水流湍急、河道變遷頻繁而得名:“河水又東,迳漂渝津……蓋河水激蕩,漂移不定,渝有變更之意”(來源:陳橋驿《水經注校釋》,中華書局1999年版)。其名由“漂”(水流激蕩)、“渝”(變更)、“津”(渡口)三字複合構成,生動反映黃河下遊河道的自然特征。

二、語素解析與文獻依據

  1. 漂:

    本義為“浮于水面”,引申指水流激蕩沖刷。《說文解字》釋:“漂,浮也”,此處特指黃河泥沙淤積導緻的河道遊移(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

  2. 渝:

    意為“變更”。《爾雅·釋言》:“渝,變也”,契合黃河渡口因河道擺動而位置不定的特性(來源:周祖谟《爾雅校箋》,中華書局2004年版)。

  3. 津:

    指渡口。《論語·微子》有“使子路問津焉”,鄭玄注:“津,濟渡處”(來源: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版)。

三、曆史價值與軍事地位

該渡口為東漢河北地區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的“倉亭之戰”即發生于此,《後漢書·袁紹傳》載:“(曹操)擊紹倉亭軍,大破之”,裴松之注引《水經》稱倉亭在漂渝津南(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其戰略地位于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東漢卷亦有明确标注(來源: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

結論:漂渝津作為複合型曆史地名,既體現古漢語“因水命名”的構詞特征,亦承載東漢黃河水文變遷與軍事交通的核心信息,是研究曆史地理與古代漢語的重要标本。

網絡擴展解釋

“漂渝津”是一個具有多重解釋的詞語,不同來源對其含義的解讀存在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綜合判斷:

  1. 曆史地理概念
    根據、、等來源,“漂渝津”是古代渡口名,故址位于今天津市東部。該地名最早見于《晉書·石季龍載記》,記載晉代後趙君主石虎曾派遣将領率水師十萬由此渡口出征遼西鮮卑段遼,具有軍事戰略意義。

  2. 現代引申義争議
    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提出其引申含義,将“漂”解釋為流動,“渝”指重慶,“津”指天津,組合後比喻“兩地間流動或人生變遷”。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現代人對字面的聯想,需謹慎采納。

  3. 成語解釋存疑
    另有來源(如)将其定義為成語,表示“人在困境中無法自拔”,但該解釋未見于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可能與其他成語混淆導緻誤傳。

建議:若用于學術或曆史研究,應以《晉書》等古籍記載為準,即“漂渝津”為晉代渡口名;若涉及現代語境中的比喻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其合理性。

别人正在浏覽...

八到八繭蠶八米詩碑洞本然部領鈔引出家兒啜泣辭學從公歌道職隥道阸困肺腑之言負固跟頭戲工用咳首孩稚黃建畫癖葭蕟建齒井钿吉錢吉慶花即興鈞校據梧坑坑坎坎狼頭纛懶懶攤攤連屏臨摹六傳麗文铓輝馬牙消美異幕裡紅絲釀泉旁徵博引貧悴牽扯千金意撬杆情拷入蟄蛇含蛥蚗神桃時出收小的貪幸天河銅猊尾擊象耕鳥耘諧比